“给你们介绍一人,我们是好朋友,经常聊一些问题,我们很合脾气,他叫啸风。”陶兄话锋一转,把话题引到了啸风身上,热情地向众人介绍起来。
角落里的啸风这才被那两位后到的注意到。
因为有了陶兄的介绍,他们出于礼貌,微微欠身,嘴里说着“失敬失敬”,可那敷衍的语气和眼神里的轻视,还是让啸风一眼就看出他们心里并不服气。
“好好好,你们让我做评委,就得听我的,我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陶兄提高了音量,神情严肃又认真,试图掌控全场的节奏。
“好,我们大家都听你的,推你做评委。”四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那就先让老赵提问,然后老钱提问,接着老孙、老李,先提问的就不一定有好处,也许后发制人更厉害。”陶兄有条不紊地安排着顺序,眼神在四人脸上一一扫过,像是在期待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对对对。”老钱不住点头,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身手。
“好,那就开始,老赵先提问。”随着陶兄一声令下,这场充满火药味与学术激情的辩论正式拉开了帷幕,尊经阁内瞬间弥漫起紧张又热烈的气氛 。
“孔子为什么去拜见老子?”老赵目光炯炯,率先抛出了这个颇具深度的问题,眼神中带着一丝挑衅,似乎在向老钱发起挑战。
“只是孔子个人的学术兴趣和探索精神。”老钱不慌不忙地回答,微微扬起下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孔子一生都在追求把‘仁义礼智信’运用到自身的生活中,追求成为一个高道德之人。而老子对于‘德’有不同的见解,如‘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这种观点的差异可能引发了孔子的深入思考,促使他去与老子交流探讨,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说。”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仅仅是学术交流吗?老钱,你是故意说的这么轻描淡写吧。”
老赵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显然对老钱的回答并不满意,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和调侃。
“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与追求,在那个时代,学者们相互交流、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孔子此举不仅展现了他的谦逊和好学精神,更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尊师重道、追求真理的典范。老子的名气也吸引着孔子,虽然孔子那时在鲁国已受国君器重,且手下培养了无数贤徒弟子,但他仍渴望向老子请教。”
老钱不紧不慢,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眼神坚定,似乎在努力说服老赵。
“孔子去见老子,可不是什么谦虚的问题,而是有解惑的。”老赵摆了摆手,打断了老钱的话,语气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脸上写满了自信。
“追求思想的交流与启发,当时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际,各种思想流派涌现,人们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愈发迫切。老子倡导的‘道’的理念,以其独特的深邃和神秘,吸引着众多求知者。老子的思想蕴含着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洞察,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这种观点在当时极具开创性。孔子深知自身学说的完善需要汲取不同的智慧源泉,老子的思想无疑为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老钱滔滔不绝,进一步深入剖析,试图从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等多方面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你故意不说核心问题呢,还是不知道?”老赵笑着说,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神情,似乎早已看透了老钱的论述,认为他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时代背景的促使吧。”老钱这才收起了之前的从容,认真地回答起来,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时的文化环境鼓励不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孔子可能希望通过与老子的交流,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而为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找到更合适的定位与方向。”
“唉,这就对了,不过含糊不清,看来是真不懂啊。”老赵笑着说,脸上带着得意的神情,仿佛自己已经占据了上风,对老钱的回答依然不太满意 。
“那时,周朝礼乐制度摇摇欲坠,孔子痛心不已。他听闻在洛阳担任史官的老子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怀着满腔热忱,千里迢迢从鲁国奔赴洛邑,只为当面拜见老子。”
一直静静听着的老李,忍不住开口替老钱作答:“孔子当时就是为了这些事来向老子求教的。”
“唉,这就对了!”老赵兴奋地一拍大腿,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他等这个答案已经很久了,似乎早就笃定了正确答案,就等着别人说出来。
“不过,不全对。”老赵补充说。
老钱瞧着老李的样子,心里明白他这是中了老赵的“圈套”,不过也没什么办法,反正这问题迟早得有人回答。
老钱索性又补充道:“后来,老子不仅邀请孔子一同拜访了周朝大夫苌弘,还带着孔子来到黄河岸边。滔滔黄河水奔腾不息,老子便借这河水,向孔子阐述自然之道的奥秘。当然,也有说法认为他们交流的地点是在洛阳城外。”
“继续。”老赵神色淡定,不紧不慢地说道,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你是说孔子三次见老子的原因吧。”老李反应迅速,紧接着补充道,他似乎对这个话题早有研究,自信满满。
“是三次吗?”老孙满脸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怀疑,显然对老李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
“那你说是几次?”老李一听,立刻反问老孙,语气里带着些许挑衅,似乎在向老孙发起挑战,看谁对这段历史更了解。
“庄子说见了好多回呢。”老孙不慌不忙地回答,他抬了抬下巴,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援引庄子的说法来反驳老李。
“庄子那是在借孔子讲故事呢,你难道看不出来吗?”老李皱了皱眉头,一脸无奈地说道,他觉得老孙对庄子的理解太过表面,没有领会其中的深意。
正是:仁心济世,孔子问礼求宏略;道念通玄,老子开言授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