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选定道场位置,不再迟疑,当即施展手段。
他先摄取取来青玉飞舟,此物本是星枢阁极品灵器,经他混沌道韵浸染多时,灵韵更深。
只见他手掐道诀,飞舟骤然化作百丈青光,如游龙入海般钻入地脉。
舟身与地气交融时,竟发出金玉相击之音,道道混沌符文自舟体浮现,烙印于地脉深处,将整片山谷的地脉节点牢牢锁住。
“地脉为基,飞舟为引,混沌为魂——立!”
随着他一声道喝,山谷轰然震动。
原本杂乱的地气如得军令的士卒,开始依循玄奥轨迹运转。
飞舟所化青光在地底游走,所过之处,灵脉贯通,如人体经络般自然成型。
紧接着,他取出那方得自赵乾阳的镇岳印。
此印本是玄门正道法器,此刻被王举以混沌秘力洗练,青铜印身浮现出灰蒙蒙的混沌纹路。
他随手一抛,镇岳印迎风便长,化作百丈大小,缓缓沉入山谷中央。
“镇!”
印落之时,整片山脉都为之一沉。
原本躁动的地气瞬间平复,如狂涛化作静湖。更妙的是,镇岳印蕴含的“镇压”道则,与混沌道韵相互交融,竟在谷中形成独特的领域——外显镇压万法之相,内蕴包容万象之实。
王举立于虚空,双手结混沌印,周身道韵如潮水般涌向四面八方:
“吾立无天道场,不拜仙圣,不敬诸佛,唯守本心,唯证混沌!”
话音方落,天地响应。
谷中阴阳二气自然交汇,化作灰蒙蒙的混沌庆云笼罩四野。
庆云之中,时而显化金刚怒目之相,时而浮现菩萨低眉之容,更有万千魔影幢幢,最终皆归于混沌。
地底涌出金色甘泉,却是怨气所化;崖边绽放血色莲花,原是兵煞凝结。原本古战场的残骸断戟,此刻竟都生出灵光,与地脉共鸣。
谷中央镇岳印沉落之处,生出一株混沌青莲的虚影。
随着混沌青莲虚影在谷中徐徐舒展,九瓣莲华次第绽放,每一瓣皆显化王举所修持的一道真谛,映照虚空,道韵交织,将这片无天道场化作大道显圣之域。
莲台之下,地脉化作金光流转的须根,深入九幽;莲茎贯穿天地,承接周天星辉。
整株青莲虽为虚影,却散发着比实物更厚重的道韵,仿佛自太初以来便在此处生长。
一瓣莲为武道,莲瓣如玄铁浇铸,其上血气凝作实质,在虚空中显化出太古战场。
万千战魂虚影列阵冲杀,一招一式皆暗合《八荒战体》真谛。
细观之,可见百八处穴窍如周天星斗明灭,每一处穴窍中都盘坐着一尊异兽虚影,吐纳间引动天地气血轰鸣。
第二瓣代表的是卜道。
莲瓣呈龟甲纹理,其上天机流转如璇玑悬空。
每一道纹路都在不断重组变化,演绎着过去未来的无穷可能。
时而显化河图洛书,时而化作先天八卦,最终都归于混沌未分的太极之象。
第三瓣为气道。
瓣似混沌星云翻涌,其中灰蒙蒙的元力时聚时散。聚时如须弥山岳,散时似太虚微尘,演绎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气道至理。
第四瓣为魂道。
此瓣显琉璃通透,内中阴神结印跌坐。万千神念如丝如缕蔓延虚空,细看每道神念中都承载着一段红尘因果,似能照见众生心海。
第五瓣为佛魔之道。
此瓣半呈慈悲金光,半显森然魔气。金光中可见八万四千菩萨虚影诵经,魔气里隐现九幽群魔乱舞。
佛魔交界处,竟有一尊非佛非魔的法相时隐时现,左手结慈悲印,右手持杀戮剑,眉心一点混沌光明,正是“无间自在”的至高显化。
第六瓣为雷道。
瓣上霹雳交织,这些灰蒙蒙的混沌神雷似能开天辟地,雷光过处,既有毁灭一切的恐怖威能,又蕴藏着创造万物的生机。
第七瓣为农道。
瓣如沃土,看似平凡却内蕴乾坤。瓣上演绎着四季轮回,草木在一瞬间经历枯荣,更有一道生生不息的本源之气滋养万物。
第八瓣为火道。
瓣燃薪火与九龙异火,火焰非冷非热,似能焚尽世间一切虚妄。
第九瓣为运道。
此瓣缥缈不定,似有还无。其上似有气运长河奔流不息,
时而如巨龙吞吸万里云气,时而化甘霖泽被苍生,将驾驭气运的玄奥演绎得淋漓尽致。
九瓣莲华缓缓旋转,道韵相互交融衍生无穷玄妙:
武道煞气被农道温养,在莲瓣上化作护法金刚,手持降魔杵却面露慈悲。
卜道天机受运道加持,卦象流转间似能窥见一线命运真迹。
雷火二道相交,在瓣缘处衍生出毁灭中创生的混沌奇景。
佛魔之道统御诸般法理,将不同道途完美融汇一体。
九道气息在莲心处交汇,凝成一团混沌未开的原始道胎。
道胎缓缓旋转,吞吐着诸般道韵,莲台中央结着一枚混沌色的莲子。
这莲子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内蕴无穷玄机。
此莲子正是王举最大的依仗,无天魔丹所化!
莲子高悬,混沌道光垂落如瀑,将整座山谷笼罩其中。
王举立于莲台,手结混沌道印,声如洪钟大吕:
“道场立,万法归宗!”
话音方落,整片天地为之共鸣。
原本紊乱的灵机如百川归海,向着混沌莲子奔涌而来,被莲台吞吐淬炼。
方圆百里的天机迷雾愈发浓郁,便是大能运转天眼通,也只能看见一片混沌未开的景象。
地脉之中灵机喷薄,如万龙出水。
受混沌莲台牵引,这些灵机在谷中化作实质的灵雨洒落。
此刻,莲子表面,万法不侵的道韵自然流转,将四周天机尽数遮蔽。
细观之,可见莲子内部自成一方无天无地、无法无道的绝对领域,任凭绝世大能也难以推演其分毫。这正是:
万法归混沌,
无天证真如。
一粒莲子内,
自含大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