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晨光与新章
晨光漫过地平线,将云层染成淡淡的金粉色。巨大的波音787客机平稳地降落在戴高乐机场的跑道上,法国之行,正式开启。
此行目的明确,却又各自不同。李墨的行程表排满了与欧洲顶尖新能源实验室和投资机构的会面,目标清晰——为李氏未来十年的技术版图,落下至关重要的几枚棋子。而徐静婉,则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策展团队进行最终磋商,敲定“木兰生活”首次登陆国际顶级艺术殿堂的每一个细节。
舱门开启,两人随着人流走向出口。在接机大厅,各自的助理和当地团队早已等候。没有过多的依依惜别,只是在分开前,李墨停下脚步,侧身看向徐静婉。
“晚上住哪里?”他问。行程是各自团队独立安排的。
徐静婉报了一个左岸艺术区附近的酒店名字。
李墨点了点头,他下榻的则是协和广场附近一家以商务和隐秘着称的酒店。他看着她,目光在她沉静的脸上停留了一瞬,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说道:“保持联系。注意安全。”
“你也是。”徐静婉微微颔首。
没有拥抱,没有更多叮嘱,两人便在机场大厅分道扬镳,各自坐上等候的车辆,汇入巴黎清晨的车流,奔赴属于各自的战场。
徐静婉抵达酒店,稍作安顿,便带着周雨晴和随行的法务顾问,直奔蓬皮杜艺术中心。会议在中心一间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会议室进行,法方团队由亚洲部门主管和资深策展人组成,专业且严谨。
谈判细致而艰难,从展品保险估值、运输安保细则,到联合宣传的版面、衍生品开发的利润分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拉锯。徐静婉法语流利,对艺术的理解和对商业细节的把握,让她在谈判中始终不落下风。她态度从容,立场却异常坚定,清晰地扞卫着“木兰”的利益和品牌调性。
“徐女士,您对细节的坚持令人印象深刻。”会议中途休息时,法方主管端着咖啡,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却也隐含敬佩。
徐静婉端起面前的矿泉水,微微一笑:“因为‘木兰’值得最好的呈现,而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与此同时,在李墨下榻酒店的会议室内,气氛同样凝重。他刚刚结束与一家拥有颠覆性电池管理技术的德国初创公司的第三轮谈判。对方技术领先,但估值过高,且对来自东方的资本抱有疑虑。
李墨耐心地听着对方的陈述,指尖在平板电脑上轻轻敲击,大脑飞速运转,计算着各种可能性。他没有急于反驳或压价,而是在对方陈述完毕后,精准地指出了他们技术商业化路径中一个被忽略的关键瓶颈,并提出了一个基于李氏全球制造和渠道网络的、极具诱惑力的解决方案。
“李先生,您比我们想象的更了解我们的技术。”德方首席技术官推了推眼镜,眼神中充满了惊讶。
“因为李氏投资的,从来不只是技术本身,”李墨语气沉稳,目光锐利,“更是技术改变未来的可能性。而我们,有能力将这种可能性,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现实。”
一天的密集会议结束,巴黎华灯初上。徐静婉回到酒店房间,脱下略显正式的外套,赤脚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塞纳河上流淌的灯火,轻轻舒了一口气。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明天的最终回合,仍需全力以赴。
手机屏幕亮起,是李墨发来的信息,很简单:【如何?】
她指尖轻点,回复:【顺利。明日收官。你?】
几乎在她信息发出的下一秒,他的回复就过来了:【刚结束。有突破。】
隔着一座城市的距离,在不同的战场上,他们用最简洁的方式,交换着彼此的战况。没有多余的关心,却有一种无形的线牵连着,知道对方同在,知道彼此都在为共同的、却又各自独立的未来奋力前行。
徐静婉放下手机,重新望向窗外。夜巴黎温柔而璀璨,但她知道,在这片璀璨之下,是无处不在的竞争与博弈。新的篇章已然翻开,而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上,刻下属于他们的印记。挑战,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