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脚步越来越近,只剩两天时间,整个城市已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中。外交部的工作依旧紧张,无尘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不仅要参与录制新年祝福视频,还要整理一系列新年活动的发言通稿。他穿梭于会议和文件之间,脸上虽带着疲惫,却始终保持着那份沉稳与细致。
在这样的忙碌中,我们一家人早早规划好了春节的安排。经过商量,决定初二回我爸妈那里拜年后,就直接搭乘家族的专机飞往国外,和无尘的父母团聚。一想到能见到公公婆婆,还有那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
今天下午,毓晴陪着我去了附近的大型超市采买年货。超市里人头攒动,红灯笼和中国结挂满了各个角落,喜庆的音乐在空中回荡。我们推着购物车,仔细挑选着装饰品——传统的春联、剪纸窗花,还有一串串小巧的灯笼。老宅是长孙家族的根,虽然今年大家都要出国过年,但我们还是想把它装扮得喜气洋洋,留下新年的印记。
无尘早已考虑周全,给老宅的所有工作人员放了七天长假,让他们也能安心与家人团聚。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和红包,一一送到每个人手中。这份体贴让大家都感动不已,连连道谢。无尘总是这样,在忙碌中不忘关怀身边的人,这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
礼物方面,无尘也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提前让简曦将送给我娘家的新年礼物送达,那是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盒,装着特产和手写信,表达了对亲家的敬意与祝福。为了奖励简曦和炎越这一年的辛勤工作,无尘特意给了他们一次自由行的机会,并直接将折现的钱打给了简曦,让他们可以随心安排假期。听说简曦和炎越已经兴奋地开始规划行程,想必会有一段难忘的旅程。
苏城则回了老家,听说他父母早早为他安排了相亲。虽然苏城平时总是一副随性的样子,但这次似乎也有些紧张,时不时在我们的聊天群里分享些趣事。我们都在私下里祝福他,希望他能遇到合适的人。
而尔芩和苏晏清的关系最近越发密切,他们常常一起喝茶、散步,聊着工作和生活。不过,尔芩早在几天前就动身回了w城,准备和那里的家人共度春节。听说她临走前还特意和苏晏清道别,两人约好年后尽快再聚。这些细碎的日常,让我们的朋友圈子更加紧密,也让人期待新一年里更多的故事。
随着除夕的临近,家里的气氛越来越温馨。装饰品一一挂上,老宅焕然一新;礼物和红包都已就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虽然忙碌,但这一切都值得——因为我们知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无论身在何处,心都会紧紧相连。
除夕中午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刚刚布置好的红灯笼上。老宅里飘着淡淡的檀香味,我正站在梯子上调整春联的位置,忽然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无尘推开朱漆木门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室外清冽的空气。他穿着一件修身黑色毛衣,领口露出白色衬衫的边角,更衬得肩线挺拔。几日连轴转的忙碌让他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却丝毫不减那份与生俱来的俊美。看见我站在梯子上,他快步走来伸手扶住我的腰:老婆,小心些。
他的手掌温暖有力,我低头对上他含笑的眼眸。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忽然收紧手臂,将我轻轻从梯子上抱下来,随即俯身吻住我的唇。这个吻带着思念的力度,又藏着几分克制的温柔,直到听见走廊传来脚步声,他才依依不舍地松开。
哥,祭祖的时辰快到了。无攸站在月洞门边,假装没看见我们泛红的脸颊。毓晴跟在他身后,手里捧着准备好的香烛。
我们四人穿过三重庭院,来到最里间的祠堂。推开沉重的柏木门,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祠堂正中悬挂着长孙家族历代祖先的画像,最上方是以前官至宰相的先祖,其下依次排列着十几幅工笔画像。香案上早已摆好三牲果品,青铜香炉里升起袅袅青烟。
无尘作为长孙,率先上前净手。他执起象牙柄的檀香,在长明灯上点燃,三次躬身拜祭后,将香插入香炉。动作庄重典雅,每一个细节都恪守着百年传承的礼仪。
列祖列宗在上,长孙氏第三十七代孙无尘,携妻月儿、弟弟无攸、妹妹毓晴,在此叩首。他的声音在安静的祠堂里格外清朗,时值除夕,孙等即将远行探亲,特来拜别。愿祖先庇佑家族昌盛,手足安康。
我跟在他身后跪下,接过毓晴递来的黄纸,轻轻投入焚化炉。火光跃动间,看见无尘侧脸在香烟中显得格外沉静。无攸和毓晴依次上前行礼,四人齐声叩拜时,祠堂里回荡着衣料摩擦的细响。
最动人的是无尘诵读家训的时刻。他展开那份世代相传的绢本,清朗的嗓音念着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的祖训。阳光恰好透过高窗落在他身上,仿佛为这幅延续了数百年的仪式镀上金光。
祭祖完毕,无尘仔细整理好香案,又将有些歪斜的祖先画像轻轻扶正。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我想起他平日在外交部整理文件时的专注。无论对外还是持家,他始终保持着那份刻在骨子里的郑重。
离开祠堂时,无尘特意落后一步,站在门槛处对着祠堂深深一揖。这个突如其来的动作让无攸和毓晴也停下脚步,四人静静立在庭院中,任除夕的风吹动衣袂。老宅飞檐下的铜铃轻轻作响,像是祖先给予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