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凶手能操控人的精神呢?”陈默的话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如果韩立实验室里那些关于精神影响、潜意识引导的技术,已经流落在外,或者被组织内的其他成员应用了呢?”
“让一个人‘自愿’走向死亡,并留下指定的标记……”虞倩倒吸一口凉气,“这太可怕了。”
“查!”队长一拳砸在桌子上,“抛开自杀的预设!把所有线索重新梳理!重点查这两个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与我们之前接触过的‘潘多拉’相关人事物的任何交叉点!还有,那个符号,到底是什么含义?!”
调查方向立刻调整。技术队试图从更深的网络层面追踪那个符号的来源,但一无所获,它像是一个幽灵,只存在于这两个死亡现场。
对两位死者社会关系的深度挖掘却有了发现。建筑师在半年前,曾受邀参与过一个私人性质的、名为“心灵绿洲”的高端沙龙,旨在探讨建筑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而那位文学教授,虽然是沙龙的常客。这个沙龙的发起人兼核心人物,是一位名叫苏珊娜·陈的华裔心理学者,据说在潜意识研究和催眠领域颇有建树,行事低调神秘。
“苏珊娜·陈……”陈默看着资料上那张知性而优雅的照片,眼神锐利如鹰。资料显示,她曾在海外多所知名大学访学,其中就包括韩立曾短暂工作过的“认知前沿研究所”所在的地区。时间上有重叠!
“请她回来协助调查。”队长下令。
然而,当警员赶到苏珊娜·陈登记的工作室时,早已人去楼空。工作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留下,仿佛她从未存在过。
也就在同一天,第三起“自杀”发生了。死者是一位年轻的、才华横溢的程序员,死因是过量服用安眠药。在他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行不断闪烁的代码,翻译过来是:“沉默的孩子不说话,红色的月亮挂天上。”
童谣再次出现!
而在他的电脑旁边,放着一本手写的笔记,最后一页,用颤抖的笔迹,画着一个完整的、比前两次都要清晰的“蛇绕钥匙”符号,旁边写着一行小字:
“钥匙转动,盒子将开。”
压力骤增。媒体开始捕捉到风声,关于“连环自杀诅咒”的流言悄然滋生,恐慌在社会暗面蔓延。
陈默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三个案子的所有资料。建筑的光影,文学的隐喻,程序的代码……凶手在选择目标和设计“自杀”场景时,似乎都刻意贴合了死者自身的领域特征,带着一种扭曲的“仪式感”和“展示欲”。
这不像“潘多拉”组织一贯的隐蔽作风。这更像是一种……宣告,或者是一种测试。
测试那种精神操控技术的效果?宣告他们的存在和力量?
那个不完整的符号,逐渐变得完整,意味着什么?“钥匙转动,盒子将开”……他们要打开什么样的“盒子”?
陈默猛地想起李丫最后的那个动作——指月亮,点太阳穴。
“红色的月亮”在脑子里。
如果……如果这种精神影响技术,并非需要复杂的设备场域,而是可以通过更隐蔽的方式,比如,利用特定的视觉图案、声音频率、甚至是……语言指令(比如那首童谣)作为“钥匙”,去激活早已被植入目标潜意识深处的“锁”呢?
那么,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自杀”,就可能是一场场远程的、无形的谋杀!
凶手可能从未出现在现场,他\/她只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通过某种方式,发送了“启动指令”!
这个想法让陈默不寒而栗。
他立刻联系技术队:“重点排查三名死者死前一段时间内,接触过的所有异常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收到的匿名邮件、短信、奇怪的电话、浏览过的特定网站、甚至是不明来源的包裹或赠品!尤其是包含红色月亮意象、那首童谣、或者那个符号的信息!”
同时,他要求对苏珊娜·陈进行全网追缉,并申请国际协查。
就在侦查紧张进行时,陈默接到了一个加密通讯,来自接手“潘多拉”案的上级部门联络人。
“陈默同志,我们注意到你们正在调查的‘镜像自杀’案。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这很可能与‘潘多拉’组织一个叛逃的、代号‘摹仿师’的核心研究员有关。此人极度危险,擅长心理操控和场景构建。苏珊娜·陈极可能就是其化名之一。”
“叛逃?”陈默抓住了关键词。
“是的。‘普罗米修斯基金’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摹仿师’带走了部分关键研究数据,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易’。他的行为已经脱离了组织的控制,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你们务必小心,他的目标可能不仅仅是杀人……”
联络人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他可能在……筛选‘听众’。”
通讯结束,陈默握着发烫的手机,感到一股巨大的寒意笼罩下来。
摹仿师……筛选听众……
这意味着,这些精心设计的“自杀”,可能只是开始。是“摹仿师”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向某些潜在“买家”展示的“作品”。
而那句“钥匙转动,盒子将开”,或许不是指向潘多拉的灾厄之盒,而是指向……被他操控的、更多潜藏在社会中的“盒子”。
一场以人心为战场,以潜意识为武器,更加隐蔽、更加防不胜防的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陈默走到窗边,城市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在这片璀璨的光明之下,无形的“钥匙”或许正在悄然转动,准备打开一个又一个被埋藏了指令的“盒子”。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无论对手是谁,无论战争的形式如何改变,他的职责,从未改变。
“摹仿师……我找到你了。”他低声自语,转身投入了更深沉的夜色与数据的迷雾之中。
“摹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