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市市政府大楼三楼,常务副市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林晓站在朝南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凉的玻璃。
楼下车水马龙,远处的城市轮廓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有些陈旧,与市中心的繁华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她到任刚满一周,办公室的布置还没来得及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调整。办公桌椅深色木质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文件柜里整齐排列着尚未归档的材料。
桌面上,一份厚厚的卷宗被摊开,封面的标题格外醒目——《关于清河市临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一期)建设情况及后续工作方案的汇报》。红色的批注在纸页间随处可见,有些是圈出的关键数据,有些是标注的疑问,密密麻麻,足见研读之人的用心。
这就是她到任伊始,就摆在面前的“拦路虎”。一个历时五年、历经三任分管领导、总投资高达六十亿,却至今未能全面贯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今,它不仅成了半拉子工程,更积累了一大堆矛盾:拖欠的工程款、未妥善解决的征地拆迁遗留问题、频繁变更的设计方案、以及承建方与市政府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债务纠纷,每一个问题都像一颗埋在地下的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笃笃笃——”轻缓的敲门声响起。
秘书小董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个白瓷茶杯,将温热的新茶放在林晓手边,动作轻柔得生怕打扰到她。“林市长,十分钟后,关于临港产业园项目的专题协调会就要在第二会议室召开了。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这些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都已经通知到位,新城集团的钱总也说会准时到。”
林晓转过身,连续一周的密集调研和熬夜研读资料,让她眼底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那双眼睛依旧清亮锐利。
“好,我知道了。”她拿起桌上的卷宗,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敲击着。
“这些资料表面上看是资金和工期的问题,但底下牵扯的利益关系,恐怕比汇报材料上写的还要复杂得多。”林晓心里这样想着。
小董点了点头,从办公室退了出去。林晓不是小董接触的第一个副市长,也不是唯一一个副市长,可这位新来的女常务副市长,实在是与旁人不同,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却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履历。机关里的人都在私下议论,有人说她是来“镀金”的,也有人说她背景深厚、能力出众。但仅凭她在一周内啃完了所有的项目资料,还主动提出要召开协调会这两点,就没人敢小觑。
林晓重新坐下,将卷宗翻到标记着重点的几页,指尖划过上面列出的关键难点,逐一在心里过了一遍。
她闭上眼,脑海中没有浮现那些复杂的合同条文和财务数据,而是自然而然地构建出一张“关系与矛盾交织图”。新城集团的董事长钱永丰,是清河市本地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不仅实力雄厚,还与市里多位退休老领导交情匪浅,在本地商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分管城建的副市长王建业,对这个项目的态度一直很暧昧,据小董私下汇报,王建业的侄子在项目早期曾承揽过部分土方工程,这里面是否存在利益牵扯,还未可知;还有那些未能按时拿到补偿款的拆迁户,前几天还联合到市政府门口反映情况,情绪激动,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她脑中飞速整合、归类、梳理。她很清楚,对付这种积年沉疴,绝不能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激进做法,快刀斩乱麻只会适得其反,溅自己一身血。她需要的不是声势,而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找到那个既能撬动全局,又不会引发强烈反弹的“支点”。
十分钟后,第二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林晓走进去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分管副市长王建业坐在主位一侧,手里夹着一支烟,正和身边的发改委主任低声交谈着什么;财政局局长面色凝重,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时不时低头写写画画;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住建局局长也都各自落座,脸上神色复杂;新城集团董事长钱永丰则穿着一身昂贵的定制西装,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和不耐。
整个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空气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每个人的表情都耐人寻味,有观望,有戒备,有敷衍,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显然,大家都等着看这位新任常务副市长如何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林市长来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林晓身上。
林晓神色平静地走到主位坐下,将卷宗放在桌上,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口道:“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为了协调解决临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个项目拖了五年,影响的不仅是城市发展,还有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再拖下去了。王市长,麻烦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项目的基本情况吧。”
王建业弹了弹烟灰,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语气四平八稳地说道:“好的,林市长。这个临港产业园项目是咱们市的重点工程,当初立项是为了完善港口配套,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但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实不少。一方面是宏观政策调整,土地审批和资金拨付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对拆迁补偿的预期过高,沟通起来难度很大,导致工期一再延误;再加上项目跨度时间长,中间换了几任负责人,有些工作衔接不上,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他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将所有困难都归咎于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巧妙地避开了主观责任。
王建业话音刚落,财政局局长立刻接过话头,开始倒苦水:“林市长,王市长说得没错。这个项目的预算最初是四十亿,后来因为设计变更和工期延误,成本一路攀升到六十亿。这几年市里财政压力本来就大,实在是难以再为这个项目追加预算了,资金缺口确实不好填补。”
“说到设计变更,我也得说两句。”规划局局长紧跟着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抱怨,“这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前后变更了八次,每次变更都需要重新审批规划许可,不仅耽误时间,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有些变更根本没有充分论证,是承建方单方面提出的,我们也很被动。”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在汇报情况,实则都在推卸责任,将难题层层包裹起来,抛向了林晓。
轮到新城集团董事长钱永丰时,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和强硬:“林市长,各位领导,我们新城集团对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尽心尽力。这五年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光垫付的工程款就有二十多亿。现在项目停工,我们的资金链也面临很大压力,很多下游供应商都在催款。如果政府不能尽快解决工程款拖欠的问题,后续的收尾工程,我们实在是无力推进。”
他说着,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结算清单,放在桌上:“这是我们整理的工程款明细,每一笔都有据可查。政府拖欠我们工程款,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啊。”
皮球,在经过一圈完美的传递后,带着所有人的期待、压力和推诿,稳稳地滚到了林晓的脚下。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位新任的年轻女常务脸上,想从她细微的表情变化里,读出她将要采取的策略。
林晓却没有立刻说话。她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表面的茶沫,动作舒缓从容,与会议室里紧绷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从王建业略带审视的眼神,到财政局局长紧锁的眉头,再到钱永丰故作强硬的表情,每个人的微表情都被她收入眼底。
放下茶杯,她的目光最终落在钱永丰脸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钱总,新城集团的困难,市里理解。企业要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周转,政府拖欠工程款,确实不应该,也损害了营商环境的基础。”
听到这话,钱永丰脸上的紧绷神色稍稍缓和,甚至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似乎觉得自己占了上风。
但林晓话锋微转,语气依旧平和,甚至带着一点探讨的意味:“不过,我这几天仔细研究了所有的合同和补充协议,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因承建方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所产生的财务成本承担方式,合同里有明确约定;还有因设计变更(非业主方原因)引发的返工费用核定标准,也有详细条款。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这部分费用似乎并没有完全厘清,新城集团提交的结算清单里,也包含了这部分未经核实的费用,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针一样,精准地刺中了新城集团试图模糊处理的关键条款。
钱永丰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女市长竟然真的仔细研究了合同,还找到了如此关键的突破口。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林晓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将目光转向发改委和住建局的负责人,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这个项目从立项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所有的批复文件、设计变更记录、工程验收报告,我希望在一周内,能看到最原始、最完整的档案。注意,我要的不是经过整理的总结报告,而是最初的审批文件、会议纪要、变更通知书这些原始材料,一份都不能少。”
“是,林市长,我们一定尽快整理。”发改委主任和住建局局长连忙点头应道,心里暗自惊讶于林晓的细致和较真。
接着,她又看向财政局和自然资源局的负责人:“另外,请财政局牵头,自然资源局配合,一周内,我要看到这个项目至今所有资金拨付的明细流水,包括每一笔款项的拨付时间、金额、用途,以及对应的审批手续;同时,还要提供征地拆迁补偿款发放到户的最终名单和凭证,必须是原始的支付凭证复印件,要能清晰看到收款人的签字和手印。”
“明白,我们马上落实。”财政局局长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压力。
最后,林晓将目光投向略显错愕的王建业副市长,语气缓和下来,带着尊重和商量的意味:“王市长,您是老城建了,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这么多年,对项目的历史情况和各方关系都熟悉。后续这项工作,可能还需要您多牵头协调,我们一起把这里面的历史脉络和核心症结彻底理清楚。”
王建业连忙说道:“林市长客气了,这是我分内的工作。”
“我的初步想法是,在厘清所有事实和责任边界之前,不谈追加投资,也不谈谁对谁错,先谈‘复盘’和‘锁定’。”林晓顿了顿,抛出了今天会议最核心的提议,“我建议,成立一个‘临港产业园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专班’,我亲自任组长,王市长任副组长,在座的各位都是工作专班成员,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我们第一步的工作,不是急着推动工程复工,而是‘还原历史现场’,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合同条款、资金账目、设计变更、责任认定都彻底理清、固化下来,形成一份所有参与方都签字画押的《事实确认书》。然后,我们再基于这份确认书,依法依规地谈后续的工程款支付、工程复工、拆迁安置等解决方案。”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林晓这个思路惊呆了。
没有预想中的狂风暴雨,也没有和稀泥的各打五十大板。这位林市长选择了一条最笨、最耗时间,却也最让人无法反驳、最难以耍滑头的路——阳光化、流程化、确权化。
她要做的,不是立刻评判对错,追究责任,而是先建立一套公认的“事实”基础。在这套客观、真实的事实基础上,谁的责任,谁的义务,该承担多少损失,该支付多少款项,都将无处遁形,再也无法推诿和扯皮。
这是林晓在国家部委发展规划中心档案室工作时就学会的真理:在混乱的信息中建立秩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钱永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任何反对的理由,在“理清事实”这个冠冕堂皇的要求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如果他反对,反而会让人觉得他心里有鬼,欲盖弥彰。
王建业副市长眼神复杂地看了林晓一眼,有惊讶,有敬佩,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女市长竟然如此沉稳老练,一出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工作专班就正式成立了。”林晓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道,“一周后,我要看到所有的原始档案和资金流水;一个月后,我要看到这份《事实确认书》。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通力合作,把这个困扰清河多年的难题彻底解决掉。散会。”
会议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结束。众人陆续走出会议室,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有凝重,有释然,也有暗自庆幸。
林晓回到办公室,并没有因为会议的顺利结束而感到轻松。她知道,这只是开始。让所有相关方坐到阳光下,把所有问题摆到台面上,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能会有人拒不提供原始资料,可能会有人故意隐瞒关键信息,甚至可能会有各种说情和施压。
但这就是她的战场。从国家部委的档案室,到省发改委的项目评审会,再到这座地级市的市政府会议室,战场在变,对手在变,面临的问题也在变,但她赖以生存和破局的智慧内核,从未改变——用事实说话,用规则行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
窗外,清河市的华灯初上,霓虹灯次第亮起,将城市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璀璨。这片全新的天地,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等待着她的纵横捭阖。而她的第一个切口,已经精准地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