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沈清辞在书房中整理着漕运改革的卷宗,窗外忽然传来一声轻响。她警觉地抬头,却见夜君离不知何时已站在窗前,月光在他身后勾勒出挺拔的轮廓。
“王爷怎么来了?”她放下手中的笔,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夜君离翻窗而入,动作优雅从容:“明日便要启程去北疆,临走前想带你去个地方。”
他的声音比平日柔和许多,褪去了朝堂上的冷峻,倒显出几分难得的温存。沈清辞注意到他换了一身墨色常服,少了平日的威严,多了几分世家公子的风流姿态。
“这个时候出府,怕是不妥。”她嘴上说着,手却已经合上了案上的公文。
夜君离唇角微扬:“沈督察使何时也这般拘泥礼数了?”
这句话带着几分调侃,让沈清辞不由莞尔。确实,重生以来,她早已将那些世俗规矩抛在脑后。
“既然如此,容我换身衣裳。”
半刻钟后,沈清辞着一袭素雅的白玉兰纹襦裙,披着月白斗篷,与夜君离悄然从后门离府。门外早已备好一辆不起眼的青帷马车,车夫是个面容普通的中年汉子,见到他们只是默默行礼,显然是夜君离的心腹。
马车缓缓行驶在京城的街道上,沈清辞掀开车帘一角,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这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在夜晚悠闲地欣赏京城的景色。
“我们要去哪里?”她转头问道。
夜君离靠在车壁上,眸光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深邃:“到了便知。”
约莫一刻钟后,马车停在一处僻静的巷口。夜君离先下车,而后伸手扶她。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腕,带来一阵微妙的悸动。
这是一条临河的小巷,河面上飘着几盏莲花灯,映得水面波光粼粼。沿着青石板路向前,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建在河畔的露天茶肆,竹制的桌椅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杏树下,每张桌上都放着一盏琉璃灯。
“这里何时开了这样一个茶肆?”沈清辞有些惊讶。前世她从未听说过京城有这样雅致的地方。
“前几日才开张。”夜君领着她在一处僻静的座位坐下,“老板是个江南来的隐士,不喜喧哗,故而知道的人不多。”
一个青衣小厮悄无声息地走来,在桌上放下一壶茶和几碟精致的茶点。茶是上好的龙井,茶点则是江南风味的桂花糕、杏仁酥。
夜君离亲自为她斟茶:“尝尝,这茶是今年新采的雨前龙井。”
沈清辞端起茶杯,茶香清冽,入口回甘。她望着对面男子在灯光下显得柔和几分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一幕有些不真实。
“王爷怎么知道我喜欢龙井?”
夜君离执杯的手微微一顿:“你小时候,镇国公府上总是备着龙井。”
这个回答让她心中微动。原来他连这样细微的事都记得。
河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夜君离很自然地解下自己的墨色披风,轻轻披在她肩上。披风上还带着他身上的冷冽气息,混合着淡淡的檀香。
“多谢。”沈清辞低声道,耳根微微发热。
两人静静品茶,偶尔交谈几句。说的多是朝堂琐事,漕运改革,或是北疆局势。但在这静谧的夜色中,就连这些严肃的话题也显得格外温馨。
“北疆这一去,至少要三个月。”夜君离忽然道,“京中诸事,就托付给你了。”
沈清辞抬眸看他:“王爷放心,我会时刻留意靖王的动向。”
“不只是公务。”夜君离目光深邃地看着她,“你自己也要当心。太后和永嘉郡主不会善罢甘休。”
她微微一笑:“经历过生死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夜君离却从中听出了深意。他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腕,这个动作出乎意料的亲密,让沈清辞微微一怔。
“等我回来。”他低声道,声音里带着某种承诺。
就在这时,河面上忽然升起无数盏天灯,点点灯火如星河倒悬,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沈清辞惊讶地抬头,看着这突如其来的美景。
“这是...”
“七夕虽过,补你一场灯会。”夜君离轻声道。
原来他特意选在今夜,是为了补上七夕之约。沈清辞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前世今生,这还是第一次有人为她费这样的心思。
“王爷何时也学会这些风雅之事了?”她故意打趣,掩饰心中的悸动。
夜君离挑眉:“在你心中,我就是个不解风情的武夫?”
“岂敢。”沈清辞抿唇一笑,“只是没想到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也会有这般细腻的心思。”
夜君离凝视着她的笑颜,忽然正色道:“清辞,有些话,本想过些时日再说。但此去北疆,归期未定...”
他的话未说完,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黑衣人影悄无声息地靠近茶肆,手中兵刃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夜君离神色一凛,迅速将沈清辞护在身后:“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安心赏灯。”
沈清辞冷静地观察着来人的身形步法,低声道:“是专业的杀手,不少于十人。”
“怕吗?”夜君离侧头问她,唇角竟带着一丝笑意。
“有王爷在,何惧之有?”沈清辞也从袖中取出随身携带的短刃。
黑衣人迅速包围过来,茶肆中的其他客人早已惊慌散去。夜君离将沈清辞护在身后,与冲上前的杀手交手。他的武功极高,出手狠准,转眼间就放倒了三人。
沈清辞也不示弱,看准时机出手相助,她的武功虽不及夜君离精湛,但胜在灵巧敏捷,专攻敌人破绽。
“小心右侧!”她突然出声提醒。
夜君离侧身避开偷袭,反手一剑刺中对方咽喉。激战中,他与沈清辞背靠背而立,配合默契,仿佛早已并肩作战多年。
“看来我们很适合做搭档。”夜君离在打斗间隙还有心情调侃。
沈清辞轻笑:“王爷这时候还有心思说笑。”
尽管杀手人数众多,但在他们默契的配合下,很快就被解决大半。剩下的几人见势不妙,正要撤退,却被突然出现的暗卫拦住去路——原来夜君离早有安排。
一场危机就此化解。暗卫迅速清理现场,茶肆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没受伤吧?”夜君离转身仔细打量沈清辞,眼中带着难得的关切。
沈清辞摇摇头,注意到他手臂上有一道浅浅的划伤:“你受伤了。”
“小伤而已。”他不甚在意。
她却执意取出随身携带的金疮药,小心翼翼地为他包扎。这个过程中,两人的距离极近,她可以清晰地闻到他身上特有的冷香,感受到他温热的呼吸。
夜君离低头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忽然轻声道:“方才的话还没说完。”
沈清辞手中动作不停:“王爷想说什么?”
“待我北疆归来,便向皇上请旨赐婚。”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沈清辞的手微微一颤,抬眸对上他深邃的目光。这一刻,她在他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认真。
“王爷可知,与我成婚意味着什么?”她轻声问,“意味着你将卷入更深的朝堂争斗,与靖王府彻底对立...”
“我从来就不惧与任何人为敌。”夜君离打断她,“我只问你,可愿意?”
沈清辞沉默片刻,脑海中闪过前世的惨痛,今生的誓言,以及眼前这个一次次给予她信任和支持的男子。重生以来,她一直将复仇和保护家族放在首位,从未认真考虑过儿女情长。但不知不觉间,夜君离已经在她心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
“若我说愿意,王爷可信我会始终与你并肩,不离不弃?”她反问,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夜君离握住她的手:“我信。”
简单两个字,却重若千斤。沈清辞望着两人交握的手,忽然展颜一笑:“那清辞便在京中,静候王爷凯旋。”
这一刻,河灯依旧璀璨,而他们之间的羁绊,已然更深。
回府的路上,两人共乘一骑。夜君离从身后环抱着她,驱马缓行在无人的街道上。夜风微凉,但他的怀抱却很温暖。
“这个给你。”夜君离将一枚玉佩放入她手中,“若有急事,可凭此玉佩调动我在京中的所有势力。”
沈清辞握紧还带着他体温的玉佩,心中涌起一阵暖流:“我等你回来。”
到了镇国公府后门,夜君离扶她下马,却并未立即离去。月光下,他轻轻拂开她额前的碎发,在她眉心落下一个轻柔的吻。
“保重。”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沈清辞抚摸着手中的玉佩,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这一世,她不仅要守护家族,复仇雪恨,也要牢牢抓住这份难得的真情。
而京中的风云,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