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劳作日益木讷的心,在此刻被星星之火点燃,每个人从不可置信到欢呼只在一瞬间:“我们终于可以回城了!”
兴奋的同时,所有人也都明白这是他们最后鲤鱼跃龙门摆脱泥潭的机会,纵使前路曲折坎坷,也必须放手一搏试上一试。
激动过后,接踵而来的是紧张、担心、后怕等种种情绪交织,同时也有不少已经在下乡成家的知青,此刻陷入两难的绝境。
不想错过消息的人用尽一切办法去了解参加高考的规则,沈清清几人也不例外。
好在她们有盛暮芸这个内部人士,因此不需要像无头苍蝇那般四处搜罗资料。
几人在拿着盛暮芸给的抄写版资料,由沈清清缓缓朗读,宋大成几人也凑热闹的待着边上听着,脸上的笑意也没消下去过。
“此次高考报考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25周岁,但对实践经验丰富或有专长者放宽至30周岁。?
只要是符合招生条件的工人、农民、军人、上山下乡建设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干部或者应届高中生等均可自愿报名,只要分数线达标就会录取------”
随着信息的正式确认,众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用在憋着怕惹事不敢往外说了。
那娇带着丽云两姐妹将报考信息要求誊抄数份,沈清清进屋从大衣柜里将此前他们四处搜罗的复习资料取出来,其他人齐上阵按照之前讨论好的名单,整理成几捆。
徐德义、金巧巧、钱学志书记、杜汉师长、程山等有过交情的人,沈清清一个不落的都寄了一份,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郝老和张璟雯姐妹两也有份。
机会有了,沈清清也极尽所能提供了帮助,至于用不用得上也不归她考虑了。
就算他们自个儿用不上,身边总有亲朋好友,哪怕帮上一点忙也算是大功一件。
在拟定名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沈清清和那娇在讨论,相对于沈清清那冗长的名单,那娇却迟迟没有落笔。
她婚后多年,与之前的朋友早就没了联系,后来认识的人几乎都与沈清清的名单相重,包裹上写上两人的名字就成。
让那娇举棋不定的是要不要给哥哥寄一份回去,那祥感受到闺女的视线,嘴角带上苦涩的笑。
冲着乔舒兰看了一眼,两人默契的相视一笑,随后还是那母当起了这个恶人。
“你哥就不用了,他当初读书就费劲,一天天围着-----”说到半路,乔舒兰语气一顿,似连儿媳妇的名字都不愿提及:“眼看距离高考也就一个月多点,他就是不吃不睡也补不过来,与其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眼下的机会。
小钟既然说了只要好好表现,年底他就能转正,那我们就别多此一举了。更何况他要走了,家里老婆孩子吃啥喝啥。”
那娇闻言也只能无奈叹了口气,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看那家不需要,沈清清又问起了宋大成要不要给家里寄一份,毕竟那么多符合年纪的侄子侄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