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成沉思许久后,点头道:“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且有资源的情况下,寄肯定是要寄的。
不过不能只惦记着自家的孩子,我怎么说也曾经是小岗村的老队长,那里还有我许多的村民。
我回头写封信,随包裹一起寄给我的老伙计,算是我们对整个大队的捐赠,只要有意向的都可以去翻阅。”
“好”对于这个安排沈清清很满意,既帮了忙也替老两口在老家留了好名声。
就在他们一家忙碌着,一坨一坨打包好搬上三轮车出发去邮局寄往祖国四面八方时。
刚刚得知消息反应过来的人群,一个个冲向最近的新华书店,只为买到合适的复习资料。
原来冷冷清清的新华书店一息之间成为人人打卡的点,每天从开门起就人山人海,哪怕工作人员扯着嗓子一再表示资料已售罄,新一批还没到货,依旧无法压制人群的躁动。
有些脑袋瓜灵光的,此刻已经腿脚利索的跑向周围的回收站,想先一步看看有没有积压的旧书,实在买不到的就打起了身边高中生的主意,借不到就天天上门去誊抄。
不仅是城里、乡下的适龄少男少女、家长为了资料吵得热火朝天,就连部队的军人听到这消息也炸了,只因为他们也符合要求,在可参加范围内。
部队的领导也不傻,自然也举双手双脚支持,如今百业待兴,不仅是国家的建设,部队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知识分子的加入。
冷兵器拼刺刀的年代早就已经过去,现在体能是基础条件,头脑和能力才是能否更上一层楼的标准。
尤其是部队军官,他们的能力不光代表着自己,还以为这紧要关头能否率领战友突围。
军队虽然每年也会选拔优秀的战士前往军校进行针对性培养,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军方体系,这点人显然杯水车薪。
若是有现成的地方大学生培养体系,部队怎么可能拒绝。
不过指望地方大学生参军是一条路,部队更希望的是自己的兵能够考上军校,那样才更具代表性。
因而高考信息一公布,每个军区的领导班子都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就如何应对高考着手安排事宜。
钟文轩虽说高中后就入伍参军,但是他赶上了好时候,在队期间就进入军校进修过,因而大学生的名号早已到手。
宋丰业此次去军校进修,也是同种情况,因而这件大事与他们都没什么关系。
由于军人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使命就是不断巩固自身的技能,随时准备上战场杀敌,因而想去读书,这里面所要办理的手续就极其多。
先写申请,随后层层上报,经过组织批准才可以。
杜师长和沙政委带领着领导班子开会,大致确认方向,首先是先摸排手底下的战士有多少有意愿打报告申请,其次还需要老师和复习书籍资料。
沙政委负责第一关申请的审批,想参加高考最起码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不能说大字不识几个,光口头喊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