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外面大雪纷飞,屋内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涮火锅。
奶白的豚骨汤底咕噜噜的翻腾,满桌有荤有素,爱吃啥烫啥。
除了孩子,无论男女都倒了点酒,有白酒、有果酒还有自家酿的甜米酒,主打一个重在参与。
等孩子们吃饱下了席,有丽云丽文姐妹两看着去西厢烧了炕的暖屋玩耍。
大人们迫不及待的投入熬制冻好的火锅底料,看着奶白汤底瞬间红油翻滚,空气里一股股辛辣味袭来,引来垂涎欲滴。
清淡锅底虽然保留了食物本身的鲜甜,但是大冬天还是辣锅更受欢迎。
一口接着一口的辣味,吃的众人斯哈斯哈的同时额头也开始冒汗,但不得不说舒爽过瘾。
没了孩子们掣肘,大人难得不用顾忌,可以惬意的喝酒聊天。
甜白酒入口香甜、米香醇厚,度数也低,沈清清一时不差多喝了点,再加上屋内的热气折腾,此刻有些上头。
也不知道是此刻氛围正好,还是酒大壮胆,反倒让她没了往日那些顾虑,可以口无遮拦的将心事付之于口。
这些日子她和那娇没少出门溜达,观察外界的变化,一有空就在琢磨该如何劝服家人。
她们四人各自报考的学校、专业都有所不同,以她上辈子了解的包分配政策,她未来大概率就是从医,那娇的西语专业上可去外交部、下可在地方政府或者央企任职,丽文则成为老师。
唯一有变数可能得是丽云,她报考的燕大政治经济系,现在众人还不知道它的含金量。
可未来正是这一群懵懂的人,将会走出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以及诸多学界、政界、商界的领军人物。
虽然暂时还无法定性丽云未来会选择哪条路,但是沈清清觉得他们家可以把握时机,从个体户开始。
尤其是宋丰美,以前老把精力放在孩子和家人身上,以后孩子上大学,她也能松口气卸下包袱,只等着孩子们毕业分配工作即可。
不过突然间重心的落差,是否会不适应,这就谁也说不准了。
人的精气神全靠一口气,一旦这口气散了,人要么废了要么完了。
这点不光适用在宋丰美身上,在宋大成、张大妮、那祥和乔舒兰四位老人身上同样适用。
他们以前各种有工作或者田地,虽说累点、脏点,但是一群人有说有笑的工作氛围、得到的夸赞和丰收换来的喜悦感,让他们乐此不疲,人也越发有精神头。
到来了燕市后,一切都与从前不一样了,他们成了闯入大城市的外来人,引以为傲的生存本领突然没了用武之地,
虽然生活水平高了,但是所有的生活重心都不由倾向于小辈身上。
短期还可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外出求学、孩子们进入小学,各种都有新环境、新朋友,对于家人的需求会越来越低。
当初会去乡下包地,也是为了让他们转移注意力,但那几分地尤其在冬日显示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