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大娘的厨艺,确实不错,时不时就能研究出新吃法。”小溪细心地为三个孩子各夹了一块鲜嫩的鱼肉放入碗中,也跟着点了点头。
”谢谢小婶,不过,我已经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挑鱼刺。”小宝彬彬有礼地向小溪道谢。
小溪嘴角轻扬,露出一抹好看的笑容,“不管你长到多大,在小婶的眼里,永远都是个孩子。”
说完,她又温柔地看了眼正吃得津津有味的一双儿女,那嘴角的笑容不禁逐渐扩大。
看到这温馨的一幕,陈家瑞心中感慨万千,他不得不承认,弟妹真的是通情达理,而且把小宝当成亲生骨肉一般疼爱。
若是换成侄儿借住自家,冬梅恐怕未必会如此对待他,也难怪小宝和小弟夫妻俩感情如此深厚。
弟弟一向喜欢孩子,对小宝和毛毛都是一视同仁,从来没有偏爱过任何一个。
“义父,您也吃呀,这老鸭汤,卢大娘可是煲了一个时辰呢!汤鲜味美,特别好喝。”说着,小溪就给孙举人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老鸭汤。
老人家喜笑颜开,连声道:“好好,丫头,你也吃,别只顾着给我夹菜,你看我这碗,都快被装满了。”
他从未想过,在经历了失去妻儿的痛苦后,自己还能再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小夫妻俩的出现,是照亮他黑暗人生的一束光。
“多吃点,对身体好,冬天也不容易生病。”
在小溪的心中,孙举人就像她的父亲一样,她衷心地希望老人家能够健康长寿,看着孩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二哥,你也吃啊!发什么愣呢!”陈家旺深知二哥二嫂过日子节俭,便夹起一块香喷喷的老鸭肉放进他的碗中。
“我在想,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明轩和婉宁都长这么大了。”
陈家瑞抬手轻轻抚摸着两个小家伙的头,眼中满是宠溺和疼爱。
“可不是嘛!我和小溪深有同感,转瞬间,明轩和婉宁都已开蒙了。”
来福听到自家老爷的话,满脸钦佩,“少爷和小姐可真是厉害,年纪尚小,就已经开始读书识字,想想自己真是惭愧。”
不过,他从不后悔没有继续读书,主要是看着书上那密密麻麻的字体,就头痛的厉害,半点儿也看不进去。
“来福,你也吃,不必拘谨。”小溪见来福只顾低头吃白米饭,极少动筷夹菜,便抬手给他夹了块鱼肉。
“谢谢夫人。”来福有些受宠若惊,心中疯狂呐喊着,他们夫人真是人美心善。
非但从未看轻他们这些下人,一年四季的衣物,也是早早准备好。
小溪摇头轻笑,“同我客气啥,你和小莲怎么样了?打算何时成亲?”
两人的事早已挑明,结果到现在都还没成亲,可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她大概就是那个心急的太监。
“我和小莲已经商量好了,打算在冬底成亲,她还说,最好那天能下雪,如此方能白头偕老。”
来福对这些说法是半信半疑,他甚至觉得小莲有些迷信,可谁让对方喜欢呢!实在拗不过,也只能顺着她了。
“不错,我也曾听闻过这样的说法,具体是否属实,就不得而知了,没想到那丫头还挺迷信的。”
一年四季,小溪最喜欢夏季,尤其是雨后,山里的野菜和菌子疯狂生长,每次上山都能满载而归。
大雪纷飞的景色虽然美不胜收,却冻得人伸不出手,稍不小心,就可能生冻疮。
想到曾经满手冻疮,又痛又痒的滋味,小溪不由地打了个寒颤。所以,她对冬天充满了恐惧。
几人谈笑风生,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老爷夫人,我就先回去了,你们慢慢吃。”来福起身,第一个离席。
“吃好了吗?”小溪有注意到,来福总共才吃了两碗饭,对于人高马大的他,如何能吃饱。
来福微微点头,“回夫人的话,我已经吃饱了,今日三郎要去相亲,也不知回来没,我担心福安一人顾不过来。”
他对这件事满怀期待,迫不及待想要回去瞧瞧。
“可不是嘛!我怎将此事忘了,也不知此事能否成。”
陈家旺一门心思扑在搬家之事上,竟将此事给抛去了脑后。
“三郎那孩子确实不错,忠厚老实,应当不成问题。”孙举人对姚三郎自然也是熟识,随口说道。
“嗯!我也觉得三郎那小伙子挺不错的,就是家境贫寒了些,如今更是只能在镇上租房居住,不过,既然小姑娘在知晓他的情况下,还同意相亲,此事多半能成。”小溪对姚三郎信心十足。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此事。
而被他们挂念的姚三郎,此时正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午饭。脸上的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他万万没有料到,凌姑娘竟然生得如此清秀。之前他还误以为对方是不是貌丑无颜,否则怎会同意与自己相亲。
直到两人相见的那一刻,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多虑了。
对方非但不丑,甚至还很好看。除了个头矮了些,人瘦了点,但五官端正,属于那种耐看型的小姑娘。
他不禁看呆了,若不是老娘故意咳嗽了一声,将他的视线拉了回来,可就丢大人了。
“大娘,我去给三郎哥帮忙吧!总不能坐享其成。”
凌雪透过房中的窗户,一眼便望见了正在低头切菜的姚三郎,不禁双颊绯红,宛如熟透的苹果。
“天气这么热,在厨房做饭简直是一种折磨,你就在屋里歇着即可,老婆子我去瞅瞅。”姚婆子喜笑颜开地拍了拍小姑娘的手,然后乐颠颠地去了厨房。
姚三郎原本对做饭一窍不通,还是老娘来到镇上之后,他才开始学习。主要是不想让母亲过于操劳。
“瞧把你乐的,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咋样?这姑娘不错的吧!娘做梦也没想到,我儿子竟能被如此优秀的姑娘相中。”
姚婆子也是今日才知晓,小姑娘居然还有一手织布的手艺,她心中别提多惊讶了。
听到老娘的打趣,姚三郎呵呵一笑,“娘,凌姑娘确实很好,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以她的自身条件,完全可以寻一个家境殷实的人家……”
“你没听人家小姑娘说吗?她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有钱,关键是人品要好。
这两年,也有不少媒婆登门为她提亲,但由于她带着弟弟,那些托人来说亲的男人,不是年老体衰,就是身患疾病,几乎没有一个正常的。
而你却不同,咱家虽说一贫如洗,可你人品端正啊!要不然,人家姑娘又不傻,凭啥同意与你相亲……”
姚婆子对凌雪姑娘可谓是打心眼里喜欢,对她更是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