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盐政,目前为止开中法、折色法是混合施行的,当然其中开中法基本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超发的盐引已经领不到任何盐了,哪家商户这么傻来响应开中法给你往西北运军粮。折色发下直接拿钱买盐引也困难重重。因为没那么多盐来兑现盐引的。另外,事实上,现在西北的军事压力骤减,以后怕是也不会需要那么多军粮运输了。确实到了改革的当口。
“道元,这个盐政是不是也该动一动了?本朝盐政一塌糊涂,百姓苦不堪言,你说杭州那个什么天理大学堂有没有增产食盐的法子,这样只要供货充足,能够平抑盐价,改革盐政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语气,真真的是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后了。盐政改革这可是个大话题。高拱都不由得称呼了谢师爷的表字。
但是师爷挣的就是这份钱,而且高拱这种息怒全在脸上的主也挺好伺候的,谢师爷也不生气。
“恩相,以学生以及我们绍兴那边同乡的了解,天理大学堂应该是真的能做出食盐增产的法子。但是他们那边要挂项目资助才会去根据外面的要求研究。那边项目招标的起步资金是一百两,但像制盐这种大项目,怕是得花个上万两才行。当然也可以约定技术分红,这样价格就要便宜一些。”
几万两,本来想说也没啥的。辽东能够反哺朝廷后,朝廷的财政特别是对粮食的需求压力要环节很多。但紧接着一听有更节约法子,之前一路户部节衣缩食过来的高拱立刻就选择了后一种方案,
“那就后一种。你去接洽一下,看看到底多少,有个准数,最好在一万两银子以内,联络好了再去户部走流程。”
至于盐政如何改革,反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能充足地生产食盐,怎么改都不会比现在差。而且之前在户部,早就思索过一套新的简化的盐政体系。
简言之就是放开生产和销售,以后朝廷成立专门的盐税司专收盐税,其余一律放开。
而盐税分两级,一个是生产盐税,一个是销售盐税,两边各收一成盐税。这样就可以将生产盐税、销售盐税、人口的数据结合起来推算当年盐业的偷税漏水情况。
比如换算过后生产盐量远大于销售盐量,这不是有猫腻是什么?
或者销售盐量远大于生产盐量,这问题就更大了。
或者人口增长,而食盐的产销数量都在下降,这问题就得让锦衣卫东厂连同三法司一起出重拳打击了。简直就是罪同谋逆。
这算是借用现在浙江南直隶一带诞生的新式增值税的思路进行收税。只是产销两级收税可不存在抵扣一说。收到盐税司的就都是朝廷的了。想让朝廷退税,把收到的钱吐出来,门都没有。
抵扣这玩意听着就不靠谱,有了进项抵扣,到时每一年商铺都是亏本买卖。那还收什么税呢?
高拱有了自己的主意,自然不会随便跟师爷分享。琢磨着师爷提出的技术招标,只需要等那边成了,自己这个盐税改革也就能推行下去了。
当然,到时朝廷的盐场,盐户愿意继续折腾就折腾,不愿意就卖出去也好,免得瞎折腾。朝廷要是能老老实实生产好盐,也不至于大明除了洪武永乐两朝一直就食盐紧缺了。早就对这帮子官办盐场失望的高拱,可不想继续折腾下去,成为地方盐商官僚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