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楚军北上的消息便传到了邺城之下。
曹操将袁谭、张燕、臧霸、辛评、刘晔、满宠等人全部召集到自己的中军大帐,共同商议当前的局势。
只见袁谭面色阴沉,眼神充满了焦虑,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额头上的皱纹也因为过度的忧虑而愈发明显。
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让人不禁为他感到担忧。
他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不满:
“曹丞相,还有什么好商议的呢?
本将现在就要立刻率军回去支援青州!
那里可是我的根基所在,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曹操和郭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
他们理解袁谭此刻的心情,但也知道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满宠看着袁谭,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他还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和耐心,解释道:
“公子,先别着急。
楚军这次来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很有可能是与袁尚暗中勾结。
如果现在贸然撤离,不仅城内的袁尚军会趁机反扑,而且在回去的路上也极有可能遭到楚军的伏击。
所以,我们必须要仔细商议出一个最佳的应对策略,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啊!”
然而,袁谭对于满宠的解释似乎并不领情,他的情绪愈发急躁起来,对着满宠大声吼道:
“那是因为青州没有你的家眷,没有你所关心的东西!
你当然可以在这里慢慢商议,可本将等不了!”
满宠并没有因为袁谭的失态而生气,他只是默默地看着袁谭,心中不禁叹息。
经过这些天与袁谭的相处,他已经对这个人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袁谭虽然有些才能,但他的性格过于急躁和冲动,缺乏沉稳和冷静。
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更难以成就大事。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终于开口说话了:
“显思(袁谭字)的心情,本相完全能够理解。
今天把诸位召集到这里来,就是要共同商议一下如何救援青州的事情。”
袁谭听完曹操的这番话,心中稍微好受了一些。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曹操。
只见曹操的脸颊上略微露出一丝怒气,这让袁谭不禁对曹操的威严产生了一些惧怕。
看到袁谭已经安静下来,郭嘉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讲述起校事府这段时间所探查到的楚军的情报来。
他对青州目前的局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将各种情况都一一道来。
曹操则紧闭双眼,静静地听着郭嘉的讲述。
然而,他的内心却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而是充满了烦躁和焦虑。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魏延在平定南方之后,必定会向中原地区发动进攻。
原本,曹操希望能够尽快结束河北的战事,以便集中精力去应对魏延的军队。
但现在的情况却让他感到十分棘手,曹军在邺城陷入了一场苦战,始终无法攻克这座城池。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曹操在颍川和淮南一带都部署了大量的兵力。
否则的话,此时此刻,魏延军恐怕早就直接杀到他的背后,给他来个措手不及了。
然而,尽管如此,魏延军如今远航至青州,对曹操来说仍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首先,徐州北部防线原本由泰山军镇守。
但如今这支军队却被调离至冀州,这无疑使得徐州北部的防御力量大为削弱。
不仅如此,徐州的所有兵马也都被董昭和陈矫带往淮南前线进行防御,如此一来,徐州内部几乎处于空虚状态。
与此同时,魏延的水师已经顺利进入黄河流域。
然而,令曹操担忧的是,自己手中并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师来与之相抗衡。
尽管黄河与长江相比,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例如水患频繁、河道海拔变化大、水流湍急以及冬季会出现凌汛等结冰的状况。
但即便如此,魏延的军队依然可以借助战船,随时都有可能朝着黄河南岸的兖州发起登陆攻击。
而这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他将难以做到全面防御......
就在曹操陷入沉思之际,郭嘉已经完成了对当前局势的介绍。
曹操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视过营帐内的众人,然后开口问道:
“魏延军北上,气势汹汹,诸位对此有何良策?”
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显然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场面十分热闹。
但这些想法却如同一团乱麻般杂乱无章,让人难以理出头绪。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郭嘉和荀攸对视一眼,似乎心有灵犀一般,同时站了出来。
郭嘉和荀攸他们先是肯定了众人想法中的一些可取之处,然后将这些想法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类和整合。
经过一番有条不紊的分析,一个清晰的作战计划逐渐浮出水面。
他们指出,目前的形势下,应当先让袁谭的军队从正面回援青州,以此来吸引魏延军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派遣张辽和臧霸率领精锐部队暗中渡过黄河。
从兖州绕道徐州,直接冲向魏延军队的后方,切断他们的退路。
而在邺城这边,曹军的主力部队和黑山军则继续对袁尚的军队施加压力,防止他们出城夹击。
众人听了郭嘉和荀攸的分析,都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开始围绕着这个核心思路展开进一步的协商。
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建议和改进,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曹操心中暗自叹息,其实这个计划只需自己与郭嘉便能谋划妥当。
但如今涉及到与黑山军和袁谭军的三方合作,若不让他们参与其中,恐怕日后在调遣他们时会遇到诸多阻碍。
所以郭嘉提出了这个办法,他认为将张燕和袁谭请来一同商议。
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更能让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如此一来,计划的可行性和成功率都会大大提高。
于是,曹操欣然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将张燕和袁谭请来共商大计。
在商谈之中,曹操微笑着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畅所欲言。
待众人充分交流后,郭嘉和荀攸开始巧妙地引导着讨论的方向,使得整个会议始终围绕着既定的计划展开。
而曹操则在一旁默默观察,不时插上几句话,确保讨论不偏离主题。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最终,这个本就既定好的计划终于得到了三方的认可。
曹操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开始调兵遣将,详细地安排各路将领按照既定的计策行事。
袁谭和张燕对于这个自己参与并给予了重要意见的计划自然是诚心接受和认同。
他们对曹操的决策能力和领导风范深感钦佩,因此对曹操的调动和安排也都表现得十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