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的前几日,除了沈筝和一众船员,所有人都兴致勃勃。
方子彦拖着余南姝几人在甲板上疯跑,还缠着船员找渔网,想网鱼。
对他们来说,船上便是一小片世外桃源。
不用再想着读书考试,也不怕先生突然出现授课。
余时章几个老家伙不晕船,在船上也悠然自得,时而看风景,时而品茗对弈,一副闲散做派。
只有沈筝不一样。
她吃了睡,醒了吐,吐完吃药又扎针。
李时源研究的新药确实有点用,但却有时效。
药效一过,如果不接着嗑药,那感觉便就又上来了。
但好在俏姑手艺好,人又聪慧,跟着李时源待了两日,便学会了做药膳。
李时源埋头研究了两日,将防晕药丸改成了既滋补又有效的药膳,俏姑试了两次手,便将防晕药膳给制成了。
就这样,沈筝便过上了一天三顿“药”的日子。
......
不知不觉间,楼船驶离了柳阳府境内,驶过了隔壁府,眼见便要驶到下下个州府——德州府。
沈筝用过药膳后,扶着栏杆去了甲板上。
虽然这会儿阳光明媚,但昨夜却下了一整夜的小雨,以至于眼下日头虽大,却毫不烫人。
余时章站在甲板围栏边,余光看见了她,笑着招手唤她过来。
“咱们快到德州府了。”余时章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笑道:“本伯上一次去德州府,还是修京德大运河那会儿。”
他看向德州府的方向,面露回忆。
“京德大运河?”沈筝思索片刻,抬眉道:“就是那条咱大周最长的运河?它是......多少年建成的来着?”
“明盛十二年开建,明盛十六年建成的。”余时章想也不想便答道:“那时先帝身子还康健得很,但修运河一事,他还是犹豫了好几年。最后还是本伯联合当时的相爷上书,才逼得先帝答应修建。”
“明盛”,是先帝在位时的年号。
而京德大运河,竟修凿了整整四年之久。
但对这个时代的大工程来说,四年其实算不得长,毕竟沈筝记忆中的长城,整整修了几个朝代。
自楚长城开始,经秦汉隋唐等多个朝代,每个朝代修修补补,再到最后,便成了众人熟知的长城。
“但其实要不了四年的。”余时章张开手心,感受着略过的河风,“之所以建京德大运河,就是因为这一航道有先天优势。除却几处的河道需要大肆开凿,其他地方......都是小修小凿,若工期赶得紧,两年多便能建成。”
说着说着,他竟开始说起当年。
沈筝目光看着河面,静静听着。
“当时国库没两个子儿,穷得很。”余时章说:“但运河得修啊,如若不修,各种物资运输都成问题,直接拖慢了整个大周的发展进程。”
沈筝算是知道先帝为啥不愿意修了。
没钱咋修?
余时章也说:“没钱咋修?要不先帝掏腰包,要不多抄几个贪官的家,要不......征百姓服徭役。”
这三个选项中,最优选肯定是第二个。
对大周发展来说,最次选肯定是最后一个。但对先帝来说哪个选项最次......沈筝便不知了。
“都知道抄家最好使,但那会儿先帝没办法抄家。”余时章叹了口气,“沈筝,你知道吗,先帝不敢抄贪官,就连本伯......都不敢逼先帝去抄。”
沈筝虽不知“贪官”是谁,但却明白其中缘由。
无论余时章口中的“贪官”是谁,只要先帝和他在此事上犹豫了,那就只有一个说法。
“动荡。”沈筝侧首道:“抄了贪官,朝局动荡,民间动荡。那带来的结果,比不抄还要差。”
对朝廷和皇帝来说,真正的大贪官,不是想抄就能抄的。
那得是一个过程。
一个温水煮青蛙、慢慢谋划的过程。
“是啊......”说到这儿,余时章好似不太开心,“贪官抄不了,百姓不能征,先帝......又不肯掏兜,你说那咋办?”
那咋办?
沈筝想了一会儿,“以工代赈?富商集资?”
余时章一下就瞪大了眼,“合着你知道京德那事儿啊?”
沈筝也瞪眼,“不知道啊。那会儿下官都还没出生呢......近年来,也未曾听过此事。”
余时章撑着围栏,啧啧称奇,“那你一下子便道出了那会儿的法子?就是以工代赈,再问商人讨了点银钱使,够劳工吃饭。”
沈筝顿了顿,“下官是方才只能想到这俩法子......”
其实也很好猜测。
国库没钱,贪官横行之时,必定会有不少百姓流离失所。
因为还有天灾。天灾也不会因为一个国家够惨,便不上门光顾。
天灾一来,百姓们只能背井离乡,寻求生存之法。
余时章叹了口气,低声道:“先帝虽然抠,在大事儿上有些......拎不清,但也算体恤百姓吧。尽管来建运河的是流民,他没说把人当牲畜使,也没压工期,所以这运河,整整建了四年有余。流民们来了来,走了走。本伯便跟着他们,从德州府,一点一点,磕磕巴巴回到上京。”
沈筝闻言面露惊讶,“所以......京德运河,是您全程监修的?”
这可不是个肥差。
朝廷不拨款,还引来了流民,当地官员自是没那么配合,怕一路都是辛酸。
瞬间,在沈筝心中,余时章的形象又高大了起来。
余时章摆摆手,“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几年光景,眨眼就过了。但如今又要回德州府,本伯这心绪啊......难说。”
看着愈来愈近的德州府,沈筝一拍手,“这可是您的劳工成果,战利品!咱们在德州府小歇一日吧?采买一番再出发,船上的菜都不新鲜了。”
余时章一笑,“还真得停船采买。因为再往前走有不少山,停船要拐弯,麻烦得很。”
此时的沈筝,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
终于能下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