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收购的事儿,简直就是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啊,太多杂七杂八的事了。\"他嘀咕着,三步并作两步回了办公楼。
董事长办公室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徐大志还没来得及坐下,就扯着嗓子喊:\"小杨,快去把邹英、徐招娣和赵宏宇给我喊过来!\"
不过片刻功夫,三人前后脚进了办公室。邹英还是那副干练模样,齐耳短发一丝不乱;徐招娣像抱着厚厚一摞文件谨慎,鼻梁上架着的眼镜滑到了鼻尖;赵宏宇则顶着两个黑眼圈,一看就是又熬了夜。
\"都坐都坐。\"徐大志大手一挥,自己先一屁股坐在了那张主沙发上。
\"邹英,南都第二酒厂那边能抽身了吗?\"徐大志开门见山,手指在桌面上敲得咚咚响,\"两个电子厂的收购方案做得怎么样了?\"
邹英还没来得及回答,徐大志又连珠炮似的说:\"刚得的消息,方案最迟后天就要递上去。你们现在就把方案拿来我看看,咱们今晚就是通宵也得把它完善好!从今天起,你们那边分一队人出来,专心搞这个方案。\"
徐招娣推了推眼镜,小声说:\"徐董,方案在我这儿,不过......\"
\"不过什么?\"徐大志眉头一皱。
\"最重要的部分还没填呢。\"徐招娣把文件放在桌上,声音越来越小,\"就是收购金额和股份分配那块儿。\"
徐大志正要说话,办公室门又被推开了。张根宝探进头来:\"徐董,您找我?\"
\"对,根宝啊,\"徐大志转头吩咐,\"等会晚饭五点半直接让食堂送我办公室来,四菜一汤,五份饭。另外,厂子里的事,能推的就推,实在推不掉的,我来处理。\"
邹英和张根宝对视一眼,默默点头出去了。徐招娣则小心翼翼地把方案书往徐大志面前推了推。
徐大志翻开那份还带着油墨味的方案,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方案确实只做了后半部分——人员安置、土地厂房、生产线、商标处置,都写得明明白白。可最关键的前半部分,关于出多少钱、占多少股,却是一片空白。
\"招娣啊,\"徐大志叹了口气,\"你这方案,好比是做了一桌子好菜,却忘了买米啊。\"
徐招娣脸一红,低下头去:\"徐董,不是我不想写,是这资产评估......\"
\"我懂我懂。\"徐大志摆摆手,\"这年头哪有什么正经的资产评估?不就是看个负债表和资产列表嘛。\"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你们知道现在收购国营集体厂子像什么吗?\"徐大志突然站定,目光扫过三人,\"就像在赌桌上押宝!\"
赵宏宇忍不住插话:\"徐董,我听说城南老王家,去年收购了个纺织厂,结果发现机器全是有问题的,现在亏得连裤子都快穿不上了。\"
\"这算什么?\"徐大志哼了一声,\"我还听说过更邪乎的。有家私企本来只想收购一个食品厂,结果在酒桌上被灌醉了,醒来发现自己名下多了三个厂子!其中一个还是生产搪瓷痰盂的!\"
徐招娣\"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即又赶紧捂住嘴。
\"别笑,\"徐大志正色道,\"这就是现状。咱们现在要收购的区里的这两个电子厂,已经算是很规范的了。至少还能看到真实的账本和资产列表。\"
邹英这时候推门进来,接过话头:\"徐董说得对。不过咱们之前也收购过几家国营厂,算是有些经验了。\"
\"经验是有,但每次都是忙死我啊。\"徐大志坐回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你们知道我最担心什么吗?\"
三人齐齐摇头。
\"我担心的是,这两个电子厂表面上看是下蛋的金鸡,实际上却是需要一直喂食的无底洞。\"徐大志压低声音,\"但反过来,万一它们真是金鸡,只是原来的人不会养......\"
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这又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厂子就能迈上一个新台阶;赌输了,这些年攒下的家底可能都要赔进去。
办公室里陷入沉默,只有徐大志翻动方案书的沙沙声。
突然,他眼睛一亮:\"招娣,你这个人员安置方案写得不错。保留老职工,培训上岗,这个思路是很对。\"
徐招娣这才松了口气:\"我是想着,电子厂的老工人虽然可能不懂最新技术,但经验丰富,好好培训应该能很快上手。\"
\"不过,\"徐大志话锋一转,\"土地厂房的处置还得再斟酌。我听说其中一个厂子的地皮,旁边可能要修新公路?\"
\"是有这个传言,\"邹英接过话,\"但还没正式文件。\"
\"这就对了!\"徐大志一拍大腿,\"要是真修路,那地皮价值就得翻番!可不能让他们地皮上给我折算太贵了。\"
赵宏宇终于忍不住开口:\"徐董,那收购金额这块......咱们到底出多少合适?\"
徐大志眯起眼睛,手指在桌面上画着圈:\"这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了。出少了,区里不答应;出多了,咱们不划算。\"
他忽然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算盘,噼里啪地打起来。算珠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脆。
\"这样,\"徐大志停下手中的算盘,\"咱们分头行动。徐招娣,你负责摸清两个厂子的真实负债;邹英,你重点研究人员安置和培训成本;老赵,你去落实清楚他们人员情况,看他们多少工人是家里有失业的,让两个厂都如实报上来。\"
三人连连点头。
\"记住,\"徐大志神色凝重,\"这次收购,关系到咱们小麦集团快速的发展。做好了,咱们就能在全省电子企业领域独占鳌头;做不好......\"
他没再说下去,但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窗外,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兴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远远近近,明明灭灭,就像他们此刻的心情,既有希望的火光,也有未知的黑暗。
徐大志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城市,忽然笑了:\"你们说,要是这次收购成功了,会有多少收益呢?\"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起憧憬的光芒。
就在这时,张根宝提着几个饭盒推门进来:\"徐董,晚饭来了。今天食堂特意做了您喜欢吃的红烧肉。\"
\"好!先吃饭!\"徐大志转身,脸上又恢复了往常的爽朗,\"吃饱了才有力气打硬仗。今晚,咱们就跟这份方案死磕到底!\"
饭菜的香味在办公室里弥漫开来,暂时驱散了紧张的气氛。但每个人都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两个电子厂的收购,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而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方案做得天衣无缝,然后——听天由命。
徐大志夹起一块红烧肉,却迟迟没有送入口中。他的目光,又飘向了桌上那份尚未完成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