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纹记
温如霜的电动车在巷口掉了个头,车筐里的牛皮纸袋晃了晃,露出半张印着“非遗工坊”的宣传单。逸霄攥着车后座的黑铁架,鼻尖绕着巷子里飘来的槐花味——四月末的风总带着点软乎乎的甜,像他今早刚烤好的柠檬马卡龙,凉透后还留着糖霜的余温。
“快到了,”温如霜偏过头喊,声音被风揉得轻了些,“陈默这人认死理,一旦扎进实验室,饭都能忘了吃。”她的车把上挂着个帆布包,侧面绣着只手语“爱”字的图案,针脚有些歪,像是孩子的手笔。
逸霄“嗯”了一声,目光扫过巷尾那栋红砖墙的老厂房。厂房的铁门没关,挂着块生锈的铁牌,上面用白漆写着“触感实验室”,笔画边缘掉了漆,露出底下的“纺织厂仓库”字样。他跟着温如霜走进去时,最先闻到的不是预想中的灰尘味,而是淡淡的木屑香,混着午后斜斜的阳光,落在满地的纸板箱上。
实验室比想象中小,靠窗的位置摆着张旧木桌,桌腿用铁丝绑着块砖,大概是怕晃。一个穿藏青色工装的男人正蹲在桌前,背对着他们,手里攥着把美工刀,正一点点刮着块硬纸板。阳光落在他的发顶,能看见几缕浅棕色的碎发,还有肩膀上沾着的木屑——像撒了把细沙。
“陈默。”温如霜轻轻喊了声。
男人没回头,倒是手里的刀顿了顿。逸霄走近了些,才看清他手里的纸板:上面画着条简化的龙,龙尾的位置刻着细密的嵌缝,有的深有的浅,像一道道细小的沟壑。而男人的右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泛着红,靠近指甲的地方还有道细小的伤口,没愈合的皮肤透着粉色,沾了点木屑,看着有些刺眼。
“还在磨?”温如霜走过去,拿起桌上的另一块纸板,上面的龙尾嵌缝已经刻好了,但边缘还不够光滑,“昨天不是说孩子们摸的时候,总分不清深浅吗?”
陈默这才转过头,他的眼睛很亮,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只是眼下有些青影。他没说话,而是指了指纸板上的嵌缝,又比划了个“困惑”的手语——右手食指抵着太阳穴,轻轻转动了一下。逸霄没学过手语,但从他的眼神里,能看懂那点无奈:刻深了怕扎到孩子的手,刻浅了又没触感,怎么都不对。
温如霜叹了口气,转头看向逸霄:“他是陈默,这实验室是他自费弄的,就为了让听障孩子能摸懂非遗里的纹样。你之前说有办法……”
逸霄没接话,反而蹲下身,目光落在纸板的槽纹上。他指尖碰了碰那些刻痕,硬纸板的边缘有些糙,深槽和浅槽的触感差别确实不大,要是闭着眼睛,连他都得仔细摸才能分清。他忽然想起今早做糖霜时的情景——调不同浓度的糖霜,厚的能粘住裱花袋的嘴,薄的能顺着指尖流下来,黏性和触感完全不一样。
他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个小罐子,是他早上特意装的甜雾糖霜——用蛋清和糖粉调的,加了点柠檬汁,黏性足,还带着淡淡的甜香。他拧开盖子,用指尖蘸了点,轻轻抹在深槽里,又蘸了点更稀的,抹在浅槽上。阳光照在糖霜上,泛着奶白色的光,像给纸板镀了层薄雪。
“试试用糖霜的黏性标记深浅。”逸霄抬起头,看向陈默,“深槽涂厚糖霜,黏性大;浅槽涂薄糖霜,触感更滑。甜的浓度,也能当触感密码。”
陈默愣住了,眼睛盯着那些涂了糖霜的槽纹,迟疑了一下,才伸出泛红的指尖,轻轻碰了碰深槽。厚糖霜粘在他的指腹上,带着点凉丝丝的甜,和硬纸板的粗糙完全不同;他又移到浅槽,薄糖霜更滑,轻轻一蹭就沾了点在指尖,甜香更淡些。
他的眼睛突然亮了,像被点亮的灯,嘴角一下子扬了起来。他放下纸板,双手快速比划着手语——左手掌心向上,右手食指在左手上轻轻点了点,又指了指自己的嘴,然后比了个“记住”的手势。温如霜在旁边轻声翻译:“他说,这样不仅能辨深浅,还能记住甜的味道!”
陈默像是想起了什么,立刻拿起美工刀,在纸板的边缘快速刻了起来。他的动作比刚才更急,但更稳,刀尖在纸板上划过,留下流畅的线条。没一会儿,一个小小的龙形虚影就出现了,龙的鳞片用浅刻,龙角用深刻,最妙的是龙的眼睛,他特意刻了个小坑,里面抹了点最厚的糖霜,像颗甜甜的泪滴。
“你是做甜点的?”陈默停下刀,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有些沙哑,大概是太久没出声了。
逸霄点头,指了指手里的糖霜罐:“我开了家小甜品店,平时喜欢琢磨糖霜的配方。今早听如霜说你在为触感的事发愁,就想着试试。”
温如霜笑着插话:“逸霄的甜品店叫‘甜雾集’,我去过一次,他做的糖霜饼干,连我家邻居的听障孩子都喜欢,说咬着甜丝丝的,能记住味道。”
陈默的目光落在糖霜罐上,又看了看纸板上的糖龙虚影,忽然站起身,拉着他们往实验室的里间走。里间摆着个架子,上面放着十几个纸板,有的画着牡丹,有的画着云纹,都是非遗里的经典纹样,只是都没刻完,边缘堆着些木屑。
“这些……都是给孩子准备的?”逸霄拿起一个画着牡丹的纸板,上面的花瓣轮廓已经画好了,只是还没刻。
陈默点头,又比划着手语,温如霜翻译:“他说,听障孩子认识世界靠触觉和视觉,很多非遗纹样他们看不懂,他想做触感板,让他们能摸懂。之前他妹妹就是听障,小时候总问他龙是什么样的,他说不明白,后来妹妹走了,他就想做这个。”
逸霄心里一动,看着那些没刻完的纸板,忽然明白陈默指尖的红不是累的,是带着执念的。他想起自己的外婆,外婆也是听障,小时候总用糖哄他,说“甜的东西,能记一辈子”。后来外婆走了,他就开了甜品店,想把甜带给更多人。
“我帮你调糖霜吧。”逸霄把糖霜罐放在桌上,“厚的、薄的,还有带点颜色的,我都能调。带颜色的糖霜,孩子可能更喜欢,也能区分不同的纹样。”
陈默的眼睛又亮了,用力点了点头,转身从柜子里拿出几个干净的小罐子,又找了张纸,写下“牡丹用粉色”“云纹用蓝色”“龙纹用黄色”,字迹工整,像打印的一样。
温如霜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笑着拿起手机,拍下了纸板上的糖龙虚影——阳光落在上面,糖霜泛着光,陈默的指尖还沾着木屑,逸霄的指尖沾着粉色的糖霜,两个不同的人,因为一群孩子,因为一块带甜的纸板,突然有了默契。
接下来的几天,逸霄每天都来实验室。他带来了不同浓度的糖霜,还加了天然色素——粉色用的是草莓汁,蓝色用的是蝶豆花粉,黄色用的是南瓜泥,都是没添加剂的,孩子吃了也没事。陈默则负责刻纸板,他的手法越来越熟练,指尖的伤口好了些,结了层薄茧,但还是会泛红,逸霄就给他带了自己做的蜂蜜软膏,说能滋润皮肤。
他们一起测试糖霜的保存时间,发现加了点黄油的糖霜能放更久,还不容易粘灰;一起琢磨怎么让触感更明显,最后决定在深槽里加一点点细糖粒,让触感更粗糙;一起给纸板包上防水膜,怕孩子不小心弄湿。
温如霜则负责联系听障儿童机构,还找了几个会手语的志愿者,准备第一次测试。测试那天,来了五个孩子,最大的十岁,叫乐乐,最小的五岁,叫萌萌。乐乐戴着助听器,能听见一点声音,萌萌则完全听不见,只能靠手语和触觉交流。
陈默把刻好的龙纹纸板放在桌上,上面的糖霜已经晾干了些,泛着淡淡的光泽。乐乐先伸手摸了摸,她的指尖轻轻划过深槽,又划过浅槽,然后抬起头,眼睛亮闪闪的,用手语比划:“深的甜,浅的不那么甜!龙尾是弯的!”
萌萌则有些害羞,她躲在志愿者身后,偷偷看着纸板。逸霄走过去,拿起一块小的糖霜饼干,递给她:“尝尝,甜的。”萌萌接过饼干,咬了一小口,眼睛一下子弯了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逸霄趁机把她的手放在纸板上,轻声说:“摸一摸,和饼干一样甜。”
萌萌的指尖轻轻碰了碰纸板上的糖霜,然后慢慢划过龙尾的嵌缝。她的动作很轻,像在摸什么珍贵的东西,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用手语比划:“龙,甜的龙。”
陈默站在旁边,看着孩子们的反应,眼眶有点红。他想起小时候,妹妹也是这样,总喜欢摸他的手,问他“哥哥,龙是什么感觉”,那时候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摇摇头。现在,他终于能给孩子们一个答案了,一个带着甜的答案。
测试很成功,孩子们都喜欢这些带甜的触感板。乐乐还说,要把纸板带回家,教爸爸妈妈摸;萌萌则抱着一块牡丹纹的纸板,不肯放手,志愿者说她平时很少主动要东西。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触感实验室。有人捐了纸板和工具,有人捐了天然色素,还有人来当志愿者,教孩子们手语,陪他们摸触感板。逸霄的甜品店也来了些听障孩子的家长,他们说想谢谢他,还点了他做的糖霜饼干,说要带回家给孩子吃。
陈默则开始做更多的触感板,除了非遗纹样,还有水果、动物的形状,他甚至还刻了十二生肖,每个生肖的身上都有不同的触感,都涂了不同味道的糖霜——老鼠的身上涂了巧克力味的糖霜,牛的身上涂了香草味的,兔子的身上涂了草莓味的。
有一天,逸霄带来了一个大蛋糕,上面用糖霜做了一个小小的触感实验室,还有几个孩子的手,正摸着一块带糖霜的纸板。他把蛋糕放在桌上,笑着说:“庆祝我们的触感板被非遗工坊选中了,下个月要去参加展览。”
陈默看着蛋糕,又看了看逸霄,然后拿起美工刀,在一块新的纸板上刻了起来。这次,他刻的是三个人的手,一只手拿着糖霜罐,一只手拿着美工刀,还有一只手在摸纸板,三只手的中间,刻着一条甜的龙,龙的嘴里,吐着一团甜雾。
温如霜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纸板上,落在蛋糕上,落在三个人的身上,空气中飘着糖霜的甜香,还有木屑的清香,像一首温柔的歌。
展览那天,来了很多人。孩子们的触感板被放在玻璃展柜里,旁边放着放大镜,方便人们看清楚糖霜的纹路。有个老奶奶戴着老花镜,用指尖轻轻摸了摸纸板上的糖霜,然后笑着说:“我家孙子也是听障,要是早有这个,他就能知道龙是什么样的了。”
乐乐和萌萌也来了,她们拉着陈默和逸霄的手,在展览厅里跑着,给别人介绍“甜的龙”“甜的牡丹”。萌萌还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纸板上,让别人摸,脸上带着骄傲的表情。
陈默站在展柜前,看着自己刻的纸板,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忽然觉得,指尖的那些泛红和伤口,都值了。他想起妹妹,要是妹妹还在,一定会喜欢这些带甜的触感板,一定会摸着纸板,笑着说“哥哥,龙是甜的”。
逸霄走过来,递给陈默一块糖霜饼干:“尝尝,新做的,加了点槐花蜜,和那天巷子里的味道一样。”
陈默接过饼干,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带着槐花的香。他抬起头,看向逸霄和温如霜,用手语比划:“谢谢你们,让龙有了甜的味道。”
温如霜笑着翻译,逸霄则拿起一块新的纸板,上面还没刻纹样。他递给陈默:“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陈默接过纸板,拿起美工刀,在上面轻轻划了一道。阳光落在刀尖上,泛着光。他想,接下来,要做更多带甜的触感板,要让更多听障孩子知道,世界不仅有触感,还有甜的味道,还有很多人在爱着他们。
风从展览厅的窗户吹进来,带着外面的花香和阳光,落在那块新的纸板上,落在三个带着笑意的人身上。纸板上的那道划痕,像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带着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