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大军犹如巨锤,压迫得荆州几近窒息。
黄忠望向城下敌军,深吸一口气:“此战关乎荆州存亡,绝不能败!”
一位将领上前,正是刘表的长子刘琮:“黄将军,我已命城内百姓移至城后,襄阳乃吾等家园,绝不可失……”
黄忠颔首道:“刘公子尽管宽心,有我在一日,襄阳便寸土不让。”
刘琮眼中泛起泪光:“多谢黄将军,此战过后,父亲必当厚赏于你。”
身旁的文官张超面露忧虑:“黄将军,贾诩气势汹汹,襄阳真能坚守否?”
黄忠淡然一笑:“襄阳固若金汤,只要我们抱定决心,贾诩断无可能攻破。”
城外忽然传来鼓声,贾诩跨黑马缓行至城下。
他手捧金盒,朗声道:“黄将军,我携刘煜旨意而来,我家主公对你甚为欣赏,若肯归降,可保性命无忧,此盒中便是主公赠予你的礼物。”
城头士兵窃窃私语,张超忍不住问:“黄将军,那盒中何物?”
黄忠冷声答:“此乃刘煜诡计,贾诩送来此盒,不过想乱我军心罢了。”
他下令打开金盒,里面放置一枚丹药,晶莹如雪,非凡品。
城上士兵皆惊呼,虽不知丹药为何物,但仅闻其香便觉心神舒畅,显是极珍稀之物。
黄忠深吸一口气,凝视贾诩,疑惑道:“你们玩什么把戏?这究竟是何物,妄图惑我军心!”
城下,贾诩坐马车徐徐靠近。
即便见黄忠已拉弓瞄准,他依旧镇定自若,笑道:“黄将军,我家主公知你爱子体弱多病,四处求医,此丹药能治愈你儿半数顽疾,余者,只待你归顺即可得。”
听罢贾诩言辞,襄阳城头众将士齐望向黄忠。
黄忠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中隐约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情绪波动。
他稳住心神,缓缓抬起眼,注视着贾诩,似乎想从对方狡黠的眼神里捕捉到什么端倪。
刘琮看出黄忠内心的挣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黄将军,我理解你的处境,但我相信你定会为了襄阳、襄阳的百姓以及我的父亲刘表,作出明智的选择。”
黄忠长叹一声,眼中燃起坚定的光:“贾诩,你以为这粒丹药就能收买我黄忠?绝不可能。”
贾诩不动声色,只是浅笑:“纵然你不顾自身,也该为重病缠身的儿子想想吧。”
此言如尖锐之刃,直刺黄忠内心深处。
黄忠闭目,眉头紧皱,脸上写满痛楚。
城头将士们低声交头接耳,无人敢高声言语,空气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黄忠双目泛红,终于发声:“此丹药当真对我儿有效?”
听闻此言,贾诩心中暗喜,确信计划即将奏效,他走近一步,语气笃定:“黄将军,此丹药仅具半效,但若您愿归降,我家主公必为令公子诊治。”
城上气氛愈加紧张,众人皆紧盯着黄忠的动作。
毕竟,黄忠乃襄阳城守将,握有绝大部分军权,若其真心倒戈,襄阳恐难固守。
黄忠扫视城内刘琮及诸位将领,忽而冷笑:“贾诩,你倒是胆大包天,竟想哄骗于我!哪怕丹药真能救我儿,我也绝不会背弃道义!”
话音未落,黄忠已举起手中弓箭,对准贾诩,全力发射一箭!
贾诩被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慌忙躲避,然而箭矢并未射向他,而是击中了他胯下的战马,致使马匹负伤狂奔。
黄忠抓住时机下令放箭,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贾诩的军队顿时陷入混乱。
贾诩怒不可遏,跃上另一匹战马,高声喝道:“黄忠,你胆大包天,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黄忠冷哼一声:“你也休想全身而退!”
刘琮见黄忠如此果敢,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黄将军,你为襄阳立下大功,我铭记于心。”
黄忠微微一笑:“这是我分内之事。”
然而,当他转身继续奋战时,未曾察觉刘琮眼中流露出的疑虑。
他不相信有人能如此无私,更不信黄忠会为襄阳牺牲自己的儿子。
刘琮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
他注意到城上将领和士兵的低语,那些目光中虽充满敬意,却夹杂着更多不解与猜测。
“黄将军真的愿意为襄阳舍弃亲子吗?”
一位士兵轻声问道。
“那灵丹难道真的无法救命?”
另一人疑惑地回应。
这些话传入刘琮耳中,他愈发确信黄忠另有隐情。
于是,他决定派亲信试探黄忠的真实意图。
夜幕降临,城下的一顶小帐篷内,黄忠正与亲信吕岩商讨对策。
吕岩沉吟片刻道:“将军,眼下必须强化防御,贾诩狡猾多谋,今晨不过是虚晃一招,他定会卷土重来。”
黄忠点头:“我明白,但城中粮草不足,若长期被围,恐怕会饿殍遍野。”
吕岩迟疑地望向黄忠:“将军,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黄忠平静地看着他:“说吧。”
“城中将士都在议论您为何拒收那枚丹药,他们难以理解一个父亲怎会放弃救子的机会。”
黄忠苦笑着答道:“我猜到了他们的想法,但我确实是为了襄阳,刘景升待我不薄,我需助他守住荆州,至少守住襄阳。”
吕岩目光中透出一抹敬意:\"我对您抱有信任,不过眼下城内人心浮动,我们必须设法稳固军心。
将军,请容我直言,若襄阳最终难保,我认为您选择率军投降未必不是明智之举,这对您和所有人或许都是最好的结局。
\"
此言令黄忠大感意外,他难以置信地注视着心腹吕岩,不明白对方为何说出这样的话。
吕岩毫无愧色,冷静地解释道:\"将军,我们这些当兵的,不过是为了糊口罢了,追随谁并非关键。
如今荆州局势堪忧,守住希望渺茫,士兵们已渐渐失去斗志……\"
黄忠陷入沉思,降与战的意义至此才在他心中清晰起来。
此时,无人察觉窗外探子正悄然倾听,他刚到不久,未能听清先前对话,却听到了吕岩劝降的内容。
与此同时。
襄阳城外百六十里,阴云蔽日,压抑的营帐中,徐荣怀抱重型弩,疑惑地盯着军师贾诩。
\"军师,为何不让我的坚盾营直接强攻襄阳?\"徐荣不解,他的部队以坚固防御和迅猛突击闻名,自信能突破襄阳防线。
贾诩轻啜一口茶,含笑回应:\"徐将军,攻城岂能一味蛮干?人心才是最脆弱的壁垒。
\"
徐荣愈发困惑:\"黄忠已表明绝不投降,即便他儿子病危,都不愿接受我们的疗伤丹药,这样的人怎会背叛襄阳?\"
贾诩笑道:\"徐将军勇猛,却未必懂人心。
黄忠固然坚定,但这份坚定源于对刘表等人的信任。
只要动摇这份信任,襄阳必然分崩离析。
\"
徐荣挠了挠头:\"可依我看,刘表等人对黄忠十分信赖。
\"
贾诩轻敲扇柄,微笑道:\"确实如此,但你是否想过,为何黄忠的箭钉在我的马鞍而非我的额头?\"
徐荣震惊,回想此前的激战,黄忠箭术超群,每箭皆直击要害。
若他真欲取贾诩性命,一箭贯穿头颅并非难事。
“你是说黄忠有意放过了你?”
徐荣瞪大双眼。
贾诩轻笑一声:“不过是抛砖引玉,将军不妨仔细思索。”
徐荣深吸一口气:“军师有何打算?”
贾诩缓缓道:“我已派遣心腹潜入襄阳,他们将悄然散布关于黄忠与我方暗通款曲的流言。
黄忠的忠心定会遭受质疑,而我对他的亲近刘表绝非毫无保留。
届时,他为保自身及家人性命,必会选择与我们联手。”
徐荣神色微变:“但那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
贾诩摇头回应:“人心难测,一旦存疑,便会迅速蔓延,犹如烈焰燎原。”
徐荣目光中透出几分钦佩:“军师智谋非凡!”
贾诩淡然一笑:“不过读了些兵法而已,徐将军只需静候襄阳内部生变,待机而动,必能一举成功。”
徐荣拱手领命:“谨遵军师吩咐。”
营帐内复归寂静,未来或有诸多变故,但贾诩信心满满,坚信以人心为刃,襄阳终归囊中之物。
夜深人静,襄阳城内。
探子将黄忠与刘岩的谈话告知刘琮,刘琮震怒,决意调集大军围困黄忠,以防其献城降服贾诩,局势突生巨变。
夜幕笼罩,襄阳城月光皎洁,然而城中气氛却剑拔弩张。
刘琮得报,面色铁青,立于府邸正厅,眼底燃着怒火,一名黑衣探子跪于身前,禀报黄忠与刘岩的交谈内容。
“黄忠部下竟意图献城?”
刘琮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探子战栗道:“少主,您觉得黄忠的手下是否与贾诩有所勾结?若局势稍有不利,他们恐会商议降敌。”
刘琮拍案而起:“背信弃义!我一直信赖他,却不想他竟欲反叛于我!”
“大人,我们该如何应对?”
探子急问。
刘琮思索片刻后下令:“速传令全军集结,务必在我军未遭突袭前将黄忠控制住。
绝不能让他献襄阳予敌!”
“遵命!”
探子匆匆离去。
营帐内,贾诩端坐品茗,胸有成竹,唇边挂着一丝笑意。
此时,襄阳城内陷入一片 乱。
刘琮的旨意如狂风骤雨般弥漫全城。
士兵们慌忙集结,不明所以。
黄忠正与吕岩筹划城防,忽闻急报:“大事不好,刘琮派兵包围我们,说是防备我们投敌。”
黄忠面色大变,未料事态恶化至此:“刘表之子,竟轻信谣言?”
吕岩眉头紧锁:“黄将军,眼下如何是好?”
黄忠略作沉吟,道:“须先稳定军心,切莫再添混乱。
走,随我去见刘琮。”
刘岩应声离去。
城中,众将士将黄忠府邸围得水泄不通,却无人敢轻举妄动。
黄忠威名赫赫,刘琮亦不敢轻率对付。
黄忠缓步出府,至刘琮面前:“刘琮,何故围困于我?毫无缘由,究竟意欲何为?”
刘琮冷眼瞪向黄忠:“黄忠,你与敌暗通消息,欲献城降敌,还有何话可辩?”
黄忠面露寒霜:“仅凭无端猜测便对我动手,我一心为主,怎会行此不忠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