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电站的汽轮机嗡鸣渐歇时,林远正对着摊开的奏章发愁。案头堆叠的文书从铁路调度延伸到波斯湾油价,从龙票防伪牵扯到葱岭巡防,连陈武送来的西域商路月报都压着三道急批。\"再这么下去,咱们俩得累死在这些卷宗里。\"陈武揉着酸胀的太阳穴,指腹在\"马六甲电缆铺设延误\"的呈报上敲出轻响,\"光是今日,就有七个衙门派人来问事,都等着您拿主意。\"
林远望着窗外纵横的电线与铁轨,突然将朱笔搁在砚台上:\"是时候建个能统管这些事的中枢了。\"他连夜草拟《设总理实业军务委员会折》,提出在六部之外设专门机构,下辖铁路、电力、保险、边贸、军务五司,各司设郎中三名,分别由朝廷官员、格物司工匠、商户代表担任。\"铁路归工部管,商贸属户部辖,可发电、电报这些新东西,哪部都管不全。\"他在奏折里算得明白,\"委员会统合调度,能省三成扯皮功夫。\"
折子递上去三日,朝堂便炸开了锅。吏部尚书在朝会上拍了御案:\"林远这是要另立朝廷!五司掌钱、掌兵、掌商路,比六部权力还杂!\"御史们联名弹劾,说他\"借实业之名,行专权之实\"。林远早有准备,让陈武带着铁路账本入宫——四海铁路通车半年,关税增收四成,转运粮草成本降了五成,单是节省的军饷就够养三个神机营。\"臣要的不是权,是做事的效率。\"他在御前叩首时,声音透过蒸汽扩音喇叭传遍太和殿,\"委员会所有决策,都需六部会签、陛下朱批,臣不过是牵头办事的郎中。\"
为让议案通过,林远走了步险棋。他主动在奏折里加了三条制衡条款:委员会郎中任期三年,不得连任;军务司只掌边贸护卫,调兵需兵部虎符;所有收支由户部派驻的主事监管。\"臣愿将北境都护府的一半职权移交委员会。\"他甚至提出,自己只兼任铁路司与电力司的顾问,军务、保险两司全由朝廷空降官员执掌。这番以退为进的姿态,让原本反对的户部尚书松了口:\"若能让商税再涨三成,老臣愿附议。\"
最终,万历皇帝在奏折上批了\"可\",却也留了后手——委员会直属御前,设左右尚书各一名,左尚书由翰林院出身的文臣担任,右尚书从军功卓着的武将中遴选,均为皇帝亲信。林远接到旨意时,正在调试新造的电力调度沙盘,听到消息只是淡淡一笑:\"能把事推起来就行。\"他当即推荐陈武任铁路司郎中,格物司总匠师王二柱掌电力司,又从山西票号请了位老掌柜管保险司,自己则搬进了委员会后院的小书房,门上挂着\"参谋处\"的木牌。
新机构运转的头一月,便显露出威力。电力司与铁路司联手,将广州发电站的线路沿铁轨铺至长沙,让中南仓储基地提前半月用上电灯;保险司与边贸司合拟《蒙古商路互保章程》,规定汉蒙商户凭龙票可互借粮草,由巡防营担保。最棘手的马六甲电缆纠纷,经军务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交涉,定下\"各出一半费用,共同维护\"的方案,比原定工期缩短了二十天。
林远在参谋处里倒真成了甩手掌柜,每日只看各司呈报的简报,用红笔圈出关键处:\"铁路司要在张家口设中转站,衔接蒙古驼队电力司的水力试验,该往山西引了\"。唯有涉及蒙古的事务,他才会亲自提笔——在给边贸司的批复里,他详细标注了漠南草原的水井位置,建议\"每口井旁设电报站,既供商队饮水,又能传递消息\"。陈武看得明白,这是在为更大的布局铺路。
夜深时,林远对着蒙古舆图出神。图上用蓝笔标出的商路已如蛛网,从张家口延伸至库伦,再分岔到恰克图。他想起去年冬天,蒙古王爷派人来买蒸汽机,却因各部互不统属,连卸货的码头都凑不齐人手。\"要收蒙古,先得让他们离不开这张网。\"他在图上圈出库伦,写下\"设蒙汉学堂、办联合工坊\",窗外的电报机突然响起,传来武昌水力发电站试机成功的消息,电流的滋滋声里,仿佛藏着疆域伸展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