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清的帝王,越是临近年关,雍正越是忙得脚不沾地。
封笔之前,去年的大小事宜都得料理清楚 ——
该赏的要论功行赏,该罚的要依律处置,官员的升迁调动也得在年前定妥帖。
这阵子,他更是连踏足后宫的精力都没有,只一门心思扑在前朝事务上。
直到今日彻底封笔,他也才算松了口气,有了几日清闲。
雍正心里一直惦记着去圆明园看看安陵容和小儿子,也好些日子没见,总觉得空落落的。
而昨日,襄嫔又带着温宜公主回了紫禁城,如今圆明园里就只剩他们母子两人孤零零的,这份惦记便更重了些。
可偏逢天公不作美,他这边刚想动身,就见窗外飘起了雪花,
只片刻间小雪就变成了鹅毛大雪,天地间一片素白,更是透着股凛冽的肃穆劲儿。
这般天气,别说去圆明园,就是想出紫禁城半步,怕是满朝文武和内臣都会拼死劝谏。
他若执意前往,又免不了引得六宫非议、前朝议论,反倒会给安陵容母子招来麻烦。
思来想去,哪怕心里再想去,也只能先搁下这念头。
只是一想到刚为六阿哥定下的名字,原想在新年前亲自告诉他们母子,
如今看来是实现不了了,雍正心里终究泛起几分遗憾。
他也是这些日子翻了不少古书,才定下 “弘曦” 二字。
“曦” 是晨光微露的意思,不张扬,却透着勃勃生机,带着含蓄的好。
其实单论 “曦” 字,也不算格外出挑,可巧就巧在安陵容的封号是 “昭”,
“昭” 与 “曦” 凑在一起,无论是 “只争朝夕” 还是 “朝夕相处”,都有极好的寓意。
尤其对于雍正而言,他可是打小就盼着能有个温暖的港湾,能让他卸下一身疲惫。
而安陵容,正是后宫妃嫔里相处起来最让他觉得舒心自在的一个。
往深了想,安陵容的 “昭” 字含着清晨之意,六阿哥的 “曦” 字又带着日暮之韵,
二者连起来,恰是 “朝夕轮转”,藏着自然流转的深意。
而天地自然间,本就蕴含着 “多” 与 “全” 的道理,更藏着对圆满的期许。
只是这些念头,怕是连雍正自己也都没又细想过,
只朦胧觉得,“昭曦相处” 这四个字,正好契合了这对母子在他身边时,那份让他心安的妥帖与安稳。
而雍正的这些心思,安陵容却是全然不知的,即便是知道了,怕也只会面上演一场感激涕零的戏码罢了。
她心里可是清楚着,这后宫即将不太平起来,这会儿也正等着曹琴默那边传来些新鲜劲爆的消息。
经过这些时日的调理,她的身子也早就养好了许多。毕竟她有系统傍身,又怎会亏着自己?
只是身边人盯得紧,若不想被当成怪物,也只能按这时代的规矩,乖乖守着一月不出门的月子。
好在紫烟她们也怕她闷得慌,加上安母和萧姨娘也在跟前,待她精神好些后,众人索性每日都凑在寝殿里,
一边陪着她闲话家常,一边自己吃些茶点,倒也不冷清。只是吃喝的是她们,安陵容倒成了专心听闲话的那个。
而此时的皇宫内,也正上演着一出好戏。
年节期间宫规稍松,皇后便同华妃率众妃一同听戏。
华妃也如剧中那般,抢先点了《鼎峙春秋》和《薛丁山征西》。
而曹琴默这边也为免华妃太过势单力薄,借着年羹尧的功绩又是狠狠地捧了华妃一番,
倒让华妃对刚回宫的她又少了几分芥蒂。
这一幕落在后边的甄嬛眼里,却让她的眼神暗了暗:她这边刚扳倒一个丽嫔,华妃身边就又起来个襄嫔,
就是不知这襄嫔是三姓家奴,还是华妃已与昭妃勾连,而曹琴默正是那纽带?
这边甄嬛能想到的,坐于中间的宜修自然也想到了。
她本以为曹琴默借着安陵容产子之功晋封嫔位,也该彻底倒向安陵容才是,
没料想,这回宫后的曹琴默,竟还敢与华妃公然的藕断丝连,甚至在这种场合都要硬捧华妃几句。
宜修虽瞧不上曹琴默的眼界,却也清楚此人城府极深。她倒也要看看,今日这番刻意奉承,到底安的什么心?
而曹琴默把华妃捧得眉开眼笑后,便敛了声息,只含笑坐在一旁,任凭殿里几个有心人在心里翻涌着各种猜测。
其实哪有那么多弯弯绕?她此次回宫,核心目的就一个 —— 把这后宫的水搅浑。
几句奉承话罢了,宫里想拍华妃马屁的人多了去,她不过顺嘴提了几句,就算传到皇上耳朵里,又能如何?
总不至于凭这几句话就认定她重新投靠了华妃,那也太小看帝王的心计了。
她真正的盘算,是想让后宫继续维持住这三足鼎立的态势 ——
皇后、华妃、甄嬛三方互相牵制,如此一来,安陵容和六阿哥才能安安稳稳待在幕后,悄无声息地积蓄力量。
况且,她的动作可不止于此。这戏刚开了个头,后面还有得唱呢......
而这出大戏也果然还是接着唱下去了。
这边的华妃被哄得高兴,更是难得大方一回,娇声道:“本宫点完了,就请皇后也点一出吧。”
而有心事的宜修也只是淡淡开口,例行公事的说道:“本宫只爱听《劝善金科》,再添一出《瑶台》便够了。”
按说这话落下之后,该由齐妃接茬,像方才曹琴默捧华妃那样,把宜修夸上几句。
可齐妃如今早就懒得搭理宜修,现在更是半个字都懒得说。
华妃那边有捧哏的,到了皇后这边却冷了场,这怎么行!
于是,嘴快的欣常在终究还是按捺不住了。
虽说上回捧皇后没捞着好处,可她知道皇后终究是国母,自己不想巴结华妃这个喜怒不定的,
便只能循着 “礼多人不怪” 的道理,接了齐妃的角色,七七八八说了些奉承话,总算是没让宜修的面子落了地。
只是她没留意到,甄嬛这边却是微微回头,朝她投来了一道颇有深意的目光。
甄嬛倒不反感她捧皇后,只觉得这欣常在确实是块当 “嘴替” 的料,
更是在关键时刻能冲在前头,这样反倒更坚定了要拉拢此人的心思 ——
终究是皇上的妃嫔,还是大公主的生母,又有着心直口快的人设,
而自己这边,也正缺这样的人在前头冲锋陷阵,这张嘴合该为她所用。
一直坐在一旁的沈眉庄,也恰好瞥见了甄嬛的这个眼神,相交多年,她又怎会不知其心中的想法。
心里不由得嗤笑一声,暗骂:“真是王八看绿豆,这就入眼了。”
她本就瞧不上欣常在这张嘴,更何况如今自己带着弘历,更怕这嘴快的人凑过来招惹是非,
她只想着安安稳稳养大孩子,半点不想沾这麻烦,自然懒得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