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站在资源申领站门口,手里拎着一台旧投影仪。他蹲下身,把接口塞进底座,屏幕一闪,规则草案跳了出来。时间还差二十分钟,人已经来了不少。
娜娜的声音从耳机里响起:“直播通道已开启,全员终端标记为必看。”
“迟到的人呢?”
“无法接入主画面,回放观看需提交说明文件。”
陈浩点了点头。这招是昨天晚上临时加的,卡在规则第十六条的“参与义务”里。谁也没想到真能用上。
苏珊抱着摄像机靠墙站着,镜头对着人群。她没拍吵架场面,反而对准了几张认真读屏的脸。有人皱眉,有人点头,还有个维修工一边啃面包一边记笔记。
老周来得准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肩上搭了条毛巾。路过陈浩时,只说了句:“开始吧。”
投影切换到系统日志界面。娜娜调出过去七天所有三级以上任务记录,一条条滚动播放。李茂的任务排在第三行,红色预警图标亮着,审批流程确实卡在二级。
张强站在人群前头,脸还是红的。“我昨晚十点就交了申请,凭什么让他插队?”
没人回答他。老周坐在操作台边,双手放在膝盖上,像在等一锅水烧开。
“你申请时间早。”老周终于开口,“但你的任务是换灯泡,不是修主控线路。条例写得清楚,优先级按影响范围定。”
“那他也违规!”张强大声说,“他提前触发领取程序,系统都报警了!”
“是。”老周点头,“他错了。”
李茂低着头,手指捏着任务单边缘。
“你也错了。”老周转向张强,“你在公共频道发威胁言论,说‘谁动零件就让他好看’。这话要是传到能源舱那边,算不算恐吓?”
张强嘴张了张,没说出话。
“一个错在程序,一个错在态度。”老周站起来,声音不大,但整个站厅都听得到,“零件该给谁?按规办。人怎么管?得看是不是真心想守规矩。”
他走到调度台前,打开语音记录器。“裁定如下:李茂任务合规,但操作越权,领取时间延后两小时,补完审批流程;张强申请有效,顺延至下一批次,口头警告一次,记入个人档案。”
现场安静了几秒。
“我没意见。”李茂说。
张强咬着牙,最后也点了头。
陈浩松了口气。他原以为还得扯皮半天,结果老周一锤定音,连反驳的人都找不出理由。
“散会。”老周收起记录器,转身要走。
“等等。”陈浩叫住他,“您不留下吃个午饭?”
“温室那批番茄快熟了。”老周摆摆手,“剪枝要紧。”
人群慢慢散开。有人扫码查看裁决记录,有人凑在一起讨论条款细节。卡尔站在角落,盯着系统反馈面板,发现已经有三个人提交了过往任务复核申请。
娜娜走过来,光学模块闪了两下。“数据已加密上传,离线备份完成。”
“这次没人删记录了吧?”
“没有。所有操作留痕,包括查看次数和停留时间。”
陈浩笑了笑。这才是他想要的效果——不是靠他吼一嗓子压住场面,而是让规则自己说话。
苏珊收起摄像机,走到他旁边。“我以为会打起来。”
“我也以为。”陈浩看着公告栏,“结果大家只是需要个说法。”
“现在有了。”
“不一定人人都服。”陈浩说,“但至少知道,闹没用,规矩才是真的。”
中午饭点快到时,食堂门口贴出了裁决简报。图文并茂,重点加粗,底下还附了个二维码。扫一下,能听娜娜用标准语速念完整个过程。
几个工人围在那里看,一边看一边议论。
“原来紧急任务要三级审批才能动设备。”
“我还以为早点提交就能优先。”
“以后不敢乱发言了,那条威胁言论真记档案里了。”
陈浩没上前解释。他坐在调度台前,打开公共平台后台。简报发布不到一小时,阅读量破九成,评论区冒出来二十多条提问。
他挑了几个典型问题回复:
“非紧急任务能不能加急?可以,走备案通道,但要有技术组签字。”
“口头警告影响积分吗?不影响,但三次警告自动升级为扣分。”
“听证会以后还能申请吗?可以,任何争议事项均可提交,由轮值监督员安排流程。”
每回一条,就有新消息弹出来。有人感谢解答,有人继续追问,还有人主动上报自己上周漏登记的一次设备使用。
卡尔走过来,把一份报表放在桌上。“系统日志显示,今天上午共发生四起轻微违规,全部主动申报补录。去年同期,这种事八成都瞒着。”
“变化不小。”
“关键是有人开了头。”卡尔说,“老周这一坐,等于告诉所有人,规矩不是摆设。”
苏珊这时候递来一杯水。“我刚去了一趟淋浴间,墙上新贴的手册被人用笔做了标记,写了好几条注释。”
“谁写的?”
“不知道。但字迹不一样,至少三个人改过。”
陈浩喝了一口水。有点烫,他吹了两下。
下午三点,娜娜播报最新统计:扫码学习人数突破一百五十,占基地总人数七成;规则相关提问数量下降百分之四十;两名曾公开质疑规则的技术员,刚刚联合提交了一份优化建议书。
“他们提了什么?”
“建议把任务优先级判定标准做成自动提示框,减少人为判断误差。”
“挺实在。”
“还说希望每月举办一次听证开放日,让大家旁听流程。”
陈浩把建议书存进待议列表。他知道,这不是风向变了,是人们开始觉得——规则也能为自己服务。
临近下班,调度台前聚了几个人。都是维修组的,拿着申请单在核对流程。
“我们想提前报下周的设备检修。”带头的工人说,“怕到时候又排队。”
“可以。”陈浩说,“按标准格式填,走预审通道。”
“那个……能不能加个急?”
“除非符合紧急条件。”
“我们知道。”对方笑了,“就是问问,没想钻空子。”
陈浩也笑了。这才是他最想听到的话。
天快黑时,他又检查了一遍公告栏。裁决简报还在,纸页平整,银色夹子牢牢扣着边角。风吹进来,只掀动了最下面一行文字。
娜娜站在旁边,光学模块微微发亮。
“今天的数据都归档了。”她说,“备用权限未触发。”
“挺好。”
“有十二人提交了争议复核申请,涉及过去三个月的任务分配。”
“处理掉。”
“已安排下周听证排期,主持人随机抽取,名单已公示。”
陈浩靠在椅背上,看了眼墙上的钟。六点十七分,走廊灯光自动调亮。
苏珊收拾背包准备走,路过时停下。“明天文化分享会的场地定了吗?”
“就这儿。”陈浩指了指调度台周围,“拆两排椅子,腾出空地。”
“行。我带海报过来。”
卡尔临走前看了眼监控屏。“没人试图修改记录。”
“我知道。”
“这说明他们认了。”
“或者怕了。”
“都一样。”卡尔说,“只要结果对就行。”
人走得差不多了,陈浩还坐在那儿。他翻着今天的异常日志,一页页划过去。原本密密麻麻的备注,现在只剩零星几条。
娜娜忽然说:“李维上线了。”
“谁?”
“能源舱越权开门的研究员。他刚提交了一份自我检讨,申请参加下一轮规则培训。”
陈浩愣了一下。“他写什么了?”
“他说,以为小事没人管,现在发现,每件事都有人在看。”
陈浩把这份文件标为高优先级。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手腕。站太久,肩膀有点僵。正要关终端,苏珊又折返回来。
“忘了说。”她靠在门框上,“老周让我转告你一句话。”
“什么?”
“他说,规矩立起来了,接下来得让它自己走。”
陈浩点点头。
风从走廊尽头吹过来,公告栏上的纸页轻轻抖了一下,又被银色夹子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