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折返回来的时候,陈浩正把终端界面切到数据统计页。屏幕上一排数字安静躺着,违规申报数比上周少了六成,扫码学习人数还在涨。
“忘了说。”她靠在门框上,“老周让我转告你一句话。”
“什么?”
“他说,规矩立起来了,接下来得让它自己走。”
陈浩点点头,没说话。他盯着那条上升曲线看了两秒,忽然开口:“咱们办个会吧。”
“啥会?”
“文化分享会。”他手指敲了敲桌面,“不是宣讲,也不是听证,就是让人坐下来,讲点自己的事。”
苏珊愣了一下。“你还真打算搞这个?”
“不然呢?”陈浩把椅子往后一推,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规则管得住手,管不住嘴。现在大家不敢乱动了,但心里话憋着也不行。”
他走到墙边,撕下一张旧公告。纸角翘起来时带掉了一小块墙皮,落在地上也没人捡。
“就在这儿办。”他说,“拆几排椅子,腾出空地。明天下午三点开始,不强制参加,来了就得说话。”
苏珊看着他:“你认真的?这种活动容易冷场,没人愿意当第一个开口的。”
“我知道。”陈浩从抽屉里翻出一沓空白卡片,“所以不能只让他们坐着听。要分组,要轮换,要说具体的事。”
他掏出笔,在卡片上写了个标题:**我干过最离谱的一次违规**。
“开头就用这个。”他把卡片递给苏珊,“谁敢先讲,送一包速溶咖啡。”
“你倒是舍得。”
“库存还有十七包,不用白不用。”
两人正说着,娜娜从走廊尽头滑进来。她的底盘压过地缝时发出轻微震动声,光学模块一闪,报出当前时间与环境温湿度。
“检测到非计划性聚集行为。”她说,“是否启动记录模式?”
“启动。”陈浩说,“这次不是执法记录,是活动备案。名字叫‘闲话基地’,主题是——人在边缘,嘴不老实。”
娜娜顿了半秒。“该命名方案存在歧义风险,建议修改为‘社区经验交流会’。”
“那谁来啊。”陈浩摆手,“就叫‘闲话基地’,越不像正经事越有人好奇。”
苏珊笑了下:“那你得让话题更扎心一点。比如‘我为什么恨规则’,或者‘那次差点害死别人的违规’。”
“可以加进备选。”陈浩掏出另一张卡片写下新标题,“不过第一轮还是轻松点,别一上来就把人吓跑。”
这时卡尔从维修站方向走来,手里拎着一根松动的电线接头。
“听说你要办分享会?”他站在门口问,“时间怎么安排?我这边设备维护排到了后天中午。”
“明天下午三点,预计两小时结束。”陈浩说,“流程简单,前四十分钟个人讲述,后面分四组圆桌讨论,每组配一个记录员。”
“谁记录?”
“志愿者。”陈浩指了指苏珊带来的海报草图,“贴出去招募,每人服务一场换一顿优先餐。”
卡尔皱眉:“时间太紧。音响系统要调试,备用电源也得检查。而且——”他抬头看了眼天花板上的主灯,“这地方太像办公室,没人放松得下来。”
“所以我们得改。”陈浩说,“布幔、灯、座位全调整。不能让他们感觉是在接受审查。”
十分钟后,四人围在调度台前开会。娜娜调出资料库里的小型社群活动结构模型,屏幕上列出三种常见形式:单向演讲、问答互动、小组轮换。
“分析结果显示,小组轮换模式参与率最高。”她说,“平均发言时长提升百分之五十三,沉默者比例下降至百分之十八。”
“就它了。”陈浩拍板,“前半段我先带头讲个故事热场,然后分组,每组六到八人,三十分钟后换桌。”
“谁主持?”
“自愿报名。”陈浩说,“没人的组,我顶上。”
任务分配很快定下:苏珊负责场地布置和视觉设计,卡尔统筹时间流程和技术支持,娜娜准备音频备份和实时记录,陈浩主抓主题设定和开场引导。
“还有件事。”陈浩补充,“不许念稿,不准打官腔。谁要是站起来说‘根据第几条第几款’,直接请下台。”
苏珊记下要点,转身去找志愿者。卡尔则联系维修组借运输车清理中心区域。调度台周围原本堆着几个备用设备箱,占了三分之一空间。
不到半小时,箱子被搬走。地面露出原本的接缝线,像是久未翻动的地砖终于见了光。
苏珊带着两名工人回来时,手里多了几卷彩色布幔和一串手工纸灯。她们把布幔挂在支架上,围出一个半开放区域,又在顶部挂上星球生态手绘图——那是基地初建时的手稿复刻版。
“有点意思了。”陈浩站在门口看,“不像开会,倒像……聚餐前的准备。”
“目的就是不像开会。”苏珊蹲在地上接灯线,“人只有觉得安全,才肯说实话。”
卡尔这时候调试好便携音响,试播了一段轻音乐。声音不大,刚好盖过远处管道的低鸣。
“音箱双通道,主备切换三秒内完成。”他说,“投影支架也装好了,需要时可以放引导视频。”
娜娜同步更新了流程表,将每个环节精确到分钟,并设置提醒铃声。
“检测到照明强度仍偏高。”她说,“建议调暗百分之四十,以降低压迫感。”
陈浩按了墙边开关,灯光缓缓降下。原本冷白的光线变得偏黄,照在布幔上形成柔和的边界。
“行。”他说,“再挪两排椅子进来,摆成弧形。中间留空,方便走动。”
众人继续忙碌。一名工人爬上梯子固定最后一幅画,不小心碰歪了角落的传感器。警报响了半秒,被卡尔迅速切断。
“没事。”他说,“自动检测已关闭,手动监控开启。”
陈浩没责怪谁。他看了看表,离预定时间还剩十二小时。
“明天第一个话题还是我来开。”他说,“就说说我第一次被抓违规的事。”
“你有过?”苏珊抬头。
“当然。”他笑,“你以为我一开始就这么守规矩?”
“说来听听。”
“不行。”陈浩摇头,“留着明天讲。不然你们提前知道了,还怎么惊讶。”
苏珊白他一眼,继续调整纸灯角度。一盏灯悬在中央,微微晃动,影子扫过地面。
娜娜走到他身边,低声播报明日设备使用时段。陈浩一边听一边在卡片上划掉一条旧安排。
卡尔在流程表末尾加了备注:**若某组讨论超时,主持人有权打断并提示收尾**。
“不能让他们聊嗨了收不回来。”他说。
“也不能掐得太死。”陈浩说,“有些人一辈子都没人听他说完一句话,让他多说几句又怎样。”
“那就设个缓冲区。”卡尔改道,“超五分钟以内不算违规。”
“行。”陈浩点头,“就这么定。”
所有人仍在原位。苏珊蹲在地上检查最后一盏灯的稳定性,卡尔盯着流程表确认时间节点,娜娜站在角落待机,光学模块微亮。
陈浩手里握着那份还没写完的主题清单。上面新增了几条:
- 我最感激的一次被拦下
- 那个我没道歉的人
- 规则救了我的命?
- 我其实挺想钻空子的
他正要把卡片翻面,苏珊忽然抬头。
“如果没人主动讲怎么办?”
陈浩停下笔。
“那就我先说。”他说,“我说完,点名一个人接。”
“点谁?”
“随机。”他把卡片往空中一抛,任其飘落,“落地时朝上的那条,对应编号的人上台。”
卡片落在灯影边缘,停住。正面写着:**我干过最离谱的一次违规**。
编号七。
陈浩弯腰捡起,看了一眼。
“明天。”他说,“就从七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