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冬至刚过,南州的清晨总裹着一层化不开的薄雾。刑侦技术实验室的铁门刚推开,林砚手里的“基层刑侦实操手册”就被寒气浸得发潮,身后跟着的苏晓拎着两个铁皮工具箱,金属把手在雾里泛着冷光。
“林队,苏法医,可把你们盼来了!”门口早围了十几个基层警员,领头的老王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身后的年轻警员们手里攥着笔记本,眼神里掺着好奇和犹豫。李建国站在一旁,拍了拍林砚的肩膀:“这些都是各街道派出所的骨干,平时办的不是偷鸡摸狗就是邻里斗殴,总说新技术用不上,今天你可得好好露一手。”
林砚笑着把手册分下去,指尖点了点封面的“民生案件专篇”:“王哥,上周你说辖区老张家丢了两头猪,蹲守了五天才抓到偷猪贼,要是会用点痕迹提取技术,说不定两天就能破案。”
老王挠了挠头,接过手册翻了两页:“林队,我不是不信,可你这上面写的‘毛发比对’‘纤维提取’,又是显微镜又是载玻片的,我们派出所就一个放大镜,哪玩得转啊?”
“放心,都是改良过的简易工具。”苏晓打开铁皮箱,里面整齐码放着自制的指纹粉、细毛刷、透明胶带和简易载玻片,“这些指纹粉用滑石粉和胭脂红混合制成,成本不到一块钱;载玻片就是医院废弃的玻璃片,洗干净就能用。”
林砚蹲下身,在实验室门前的水泥地上用粉笔画了个圈,模拟“偷猪案现场”:“假设这是老张家猪圈的门槛,偷猪贼翻进去时,袖口蹭到了门槛上的稻草,还留下了指纹。过去我们只看脚印,可要是下雨,脚印一冲就没了,但纤维和指纹不会。”
他拿起细毛刷,蘸了点淡红色的指纹粉,轻轻在圈定的区域扫动。原本模糊的水泥地表面,渐渐显露出几个清晰的指纹纹路,甚至能看清指节处的细小裂痕。“大家看,这指纹边缘清晰,说明嫌疑人没戴手套,只要提取下来,和辖区有盗窃前科人员的指纹档案比对,就能缩小范围。”
人群里的年轻警员小周凑上前,指着指纹惊呼:“林队,这比我们过去靠目击者描述画像管用多了!上次我办自行车被盗案,目击者说嫌疑人穿蓝色外套,可辖区穿蓝色外套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查了半个月都没头绪。”
“那你要是会提取纤维,案子早破了。”苏晓拿起透明胶带,粘起地上提前撒好的稻草纤维,“比如嫌疑人外套上的纤维粘在了自行车上,我们通过纤维的材质——是棉布还是化纤,颜色深淡——就能排除大部分人。就像之前破的仓库纵火案,我们就是靠砖块缝隙里的化纤纤维,锁定了穿工装外套的嫌疑人王强。”
林砚顺势翻开手册,指着里面的案例:“上周东风路派出所办的邻里纠纷杀人案,两家人因为宅基地打架,男方被刀划伤,女方说自己是自卫。后来警员在刀柄上提取到了女方的指纹,而且指纹位置是握刀的姿势,不是被动接触,这才查清是女方先动手伤人。”
见众人态度松动,林砚立刻安排实操演练。警员们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一个模拟现场:一组是“被盗自行车现场”(在车座上留下指纹和纤维),一组是“供销社失窃柜台”(在玻璃上留下模糊指印),一组是“邻里斗殴现场”(在桌角留下抓痕和毛发)。
老王和小周分到了“自行车现场”,老王拿着细毛刷,手还微微发颤:“这玩意儿这么细,万一扫坏了指纹咋办?”
“力道要轻,像扫掉桌上的灰尘一样。”林砚站在一旁指导,“你看,刷毛要顺着指纹的纹路扫,不能来回蹭。要是指纹在光滑的表面,比如玻璃上,还能用水雾显影,更方便。”
按照林砚的指导,老王慢慢操作,没过多久,自行车座上的指纹就清晰地显现出来。小周拿着载玻片,小心翼翼地用胶带把指纹粘下来,激动地说:“王哥,你看这指纹,连指纹中心的斗形纹都能看清!要是以后办案子都这么来,再也不用瞎跑了。”
另一边,负责“邻里斗殴现场”的警员也有了收获。他们在桌角的抓痕处提取到了几根棕色毛发,苏晓拿着放大镜看了看:“这毛发粗硬,根部有毛囊,说明是被强行扯下来的,只要送到实验室做简易比对,就能确定是男方还是女方的,进而判断谁先动手。”
不知不觉间,雾散了,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进来,照在警员们手里的载玻片上,泛着细碎的光。老王翻着手册,脸上的犹豫变成了兴奋:“林队,我算是看明白了,这新技术不是没用,是我们没学会怎么用。以后再办偷猪、偷自行车的案子,我先提取痕迹,再排查人员,效率肯定能提高不少。”
“不仅是民生小案,大案也离不开这些基础技术。”林砚收起工具,“就像当年的菜窖女尸案,要是没有土壤矿物质提取技术,我们也抓不到砖厂的凶手;要是没有颅像复原技术,铁路沿线抛尸案的受害者也没法确认身份。这些基础的痕迹提取,就是破案的基石。”
李建国走上前,拍了拍手:“行了,大家都把今天学的记牢了,回去以后先在辖区的小案里试试手,有不懂的随时来刑侦大队问。林队说了,以后每周都来给大家上课,还会给每个派出所配一套简易勘查工具。”
警员们纷纷点头,手里的手册被攥得紧紧的,原本空白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实操步骤和案例。小周还特意问林砚:“林队,下次上课能不能讲讲毛发比对?我想把上次没破的自行车被盗案重新查一遍。”
“没问题。”林砚笑着点头,目光扫过实验室门前的空地,那里还留着刚才模拟现场的粉笔印。从1985年穿越过来,从见习刑警到刑侦大队队长,从没人相信他的“新方法”到如今基层警员主动求学,他知道,自己不仅在破解案件,更在一点点推动这个时代刑侦技术的进步。
就在这时,林砚的对讲机响了,里面传来赵伟的声音:“林队,朝阳路派出所报来一起案子,辖区居民家的祖传玉佩被盗,现场没脚印,请求技术支援!”
林砚立刻拿起工具箱,对苏晓和李建国说:“走,去现场!正好给大家做一次实战演示。”
警员们也纷纷跟上,老王还特意拎起刚才用的细毛刷:“林队,带上我!我也想试试用新技术破案!”
警车的警笛声在街道上响起,朝着朝阳路的方向疾驰而去。阳光洒在车身上,驱散了冬日的寒意。林砚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手里的手册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知道,守护南州安宁的道路上,不仅有他和队友们的身影,更有越来越多掌握新技熟的基层警员,共同筑起一道正义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