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暮春,南州老城区的槐花开得正盛,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沾着晨露泛着柔光。林砚刚在刑侦技术实验室看完新到的指纹比对设备说明书,赵伟就拿着一份群众报案记录跑了进来,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林队,城北老宅区有人报案,说家里翻修老宅时,在阁楼夹层里发现了一具白骨,看着年头不短了。”
林砚心头一沉,放下说明书起身:“苏晓,带齐勘查工具,跟我去现场。赵伟,联系城北派出所,让他们先封锁现场,别让施工队破坏痕迹。”
半小时后,警车抵达城北老宅区。这片区域多是清末民初的老宅子,不少住户都在翻修重建,报案人家的老宅门口围了几个施工工人,满脸惊慌地议论着,派出所警员已拉起警戒带。
“林队,这边请。”报案人是房主老陈,六十多岁,脸色发白,领着众人往老宅里走,“我这宅子传了三代,一直空着,前段时间想着翻修了养老,今早工人拆阁楼夹层的木板时,就发现里面藏着东西,打开一看竟是白骨,吓得我们赶紧报了警。”
老宅内部陈设简陋,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阁楼空间狭小昏暗,仅靠一个小天窗透光。夹层位于阁楼西北角,木板已被工人拆开,里面散落着几块朽烂的布料和一堆白骨,骨骼排列不算规整,显然是被随意丢弃进去的。
苏晓先打开强光手电,拿出骨骼测量工具,小心翼翼地梳理白骨:“林队,初步判断是成年女性骨骼,死亡时间至少在十年以上,骨骼上有多处钝器击打伤痕,颅骨凹陷明显,应该是遭钝器击打头部致死,属于他杀。”
林砚蹲下身,目光扫过夹层里的朽烂布料,伸手捏起一块残留的衣料碎片:“这布料是的确良材质,花纹样式是八十年代初流行的,结合骨骼风化程度,死亡时间大概在1980年前后,和之前父亲那起仓库纵火案时间相近。”
他又在骨骼周围仔细翻找,指尖触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拨开朽木和灰尘,竟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盒子不大,上面的锁早已生锈断裂。林砚打开铁盒,里面没有贵重物品,只有几张褪色的粮票和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男一女,女子穿着的确良衬衫,笑容温婉,男子穿着工装,眉眼间带着几分凌厉。
“苏晓,先提取骨骼样本和布料纤维,送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确认死者大致年龄和身份特征。”林砚将粮票和照片收好,递给赵伟,“你去查一下这几张粮票的编号,还有照片上的两个人,看看能不能查到身份信息。”
安排妥当后,林砚又询问施工工人:“拆夹层时,除了白骨、布料和铁盒,还有其他东西吗?夹层木板有没有被撬动过的痕迹?”
领头的工人想了想:“没有别的东西了,木板是钉死的,我们是用撬棍撬开的,看着几十年没动过了。”
林砚走到夹层旁,仔细观察木板边缘的钉子,钉子锈蚀严重,钉入痕迹陈旧,确实像是长期未动过,说明凶手当年是将死者尸体藏进夹层后,用钉子封死木板,刻意掩盖罪行。
回到刑侦大队,苏晓的初步检测结果出来了:“林队,死者年龄在25-30岁之间,身高1.6米左右,颅骨凹陷处提取到少量木质残留,推测凶器是木质棍棒;布料纤维是纯棉的确良,符合80年代初的服饰特征,上面没有提取到其他人体组织残留。”
赵伟这边也有了进展:“林队,粮票编号查到了,是1978年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当年南州粮油公司有过登记记录,但年代久远,没法直接查到使用者;照片上的两个人,我拿着去城北老宅区走访,有位老人认出照片上的男子叫周正明,是八十年代初这片老宅区的住户,当年在南州粮油公司上班,女子是他的妻子,叫刘梅,两人在1980年前后突然失踪,没人知道去向,大家都以为他们搬去外地了。”
“周正明、刘梅?”林砚心里一动,“粮油公司?和父亲当年查的仓库纵火案是同一家公司?”他立刻翻出父亲的勘查笔记,翻到仓库纵火案的相关记录,里面果然提到过“粮油公司员工周正明,负责仓库物资登记,案发后失联”。
原来当年父亲查仓库纵火案时,就注意到了周正明,只是当时周正明和妻子都已失踪,线索中断,没能深入追查。如今看来,刘梅很可能就是阁楼夹层里的死者,而周正明的失踪,或许和这起命案、仓库纵火案都有关联。
“继续查周正明的背景,”林砚吩咐道,“他在粮油公司的工作记录、人际关系,还有1980年前后的经济状况,都要查清楚。另外,联系粮油公司的老员工,问问周正明和刘梅当年的情况,有没有和谁结过仇。”
赵伟很快联系到几位粮油公司的老员工,据他们回忆,周正明当年在公司负责仓库物资登记,为人老实,工作认真,但和当时的销售科长刘志远关系不好,两人经常因为物资分配的事吵架。刘志远就是之前仓库纵火案的凶手,当年为了商业竞争纵火,如今看来,周正明夫妇的失踪,或许也和他有关。
“林队,有位老员工说,1980年仓库纵火案发生前,曾看到周正明和刘志远在仓库门口吵架,周正明好像抓住了刘志远的什么把柄,威胁要揭发他,之后没过多久,周正明和刘梅就失踪了。”赵伟补充道。
林砚梳理着线索:1980年,周正明在粮油公司工作,发现刘志远的不法行为,威胁要揭发,刘志远为了灭口,杀害了刘梅,将尸体藏进老宅阁楼夹层,又制造了周正明夫妇失踪的假象,随后纵火焚烧仓库,销毁自己的犯罪证据。而周正明的下落,目前还是个谜,他是被刘志远杀害了,还是逃出去了?
“立刻提审刘志远,”林砚站起身,“他当年纵火杀人,很可能还隐瞒了杀害刘梅、导致周正明失踪的罪行。”
刘志远因仓库纵火案被关押在看守所,面对林砚的提审,起初还试图抵赖,但当林砚拿出刘梅的骨骼照片、粮票和那张黑白照片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这……这怎么会在你们手里?”刘志远的声音颤抖,眼神躲闪。
“刘梅是你杀的吧?”林砚盯着他的眼睛,“1980年,你因为物资分配的事和周正明吵架,周正明抓住了你的把柄,你为了灭口,杀害了他的妻子刘梅,将尸体藏进老宅阁楼夹层,然后制造他们夫妇失踪的假象,之后又纵火焚烧仓库,销毁证据,我说的对吗?”
刘志远沉默了许久,终于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是我杀的……周正明发现我偷偷挪用公司的粮油物资,低价卖给私人牟利,威胁要揭发我,我怕事情败露,就想找机会灭口。那天我找到周正明家,只有刘梅在家,我和她争执起来,失手用木棍打死了她,之后把她的尸体藏进了阁楼夹层,钉死木板掩盖罪行。周正明回来后找不到妻子,四处打听,我怕他查到我头上,就趁机纵火焚烧仓库,制造混乱,然后偷偷跑了,不知道周正明后来去了哪里。”
“周正明现在在哪里?”林砚追问。
“我不知道,”刘志远摇摇头,“我纵火后就离开了南州,躲在外地,直到几年前才回来,以为事情过去了,没想到还是被你们查到了。”
林砚让赵伟继续追查周正明的下落,自己则带着刘志远的供述,再次来到城北老宅区,希望能找到周正明的线索。他在老宅区走访时,一位老人突然想起一件事:“1980年仓库纵火案后,我曾在城郊的火车站看到过周正明,他背着一个行李包,脸色很差,像是要离开南州,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
赵伟根据这条线索,调取了1980年南州火车站的客运记录,果然查到了周正明的购票信息,他当年买了去东北的火车票,之后就没有了后续记录。林砚联系东北当地警方,请求协助查找周正明的下落,几天后,东北警方传来消息,周正明当年到了东北后,在一家煤矿上班,几年前退休,现在定居在当地,身体还算硬朗。
林砚立刻带着赵伟赶往东北,见到了周正明。时隔三十多年,周正明已是满头白发,得知妻子刘梅的死讯和刘志远被抓获的消息,他当场老泪纵横:“当年我发现刘志远挪用物资,就想揭发他,没想到他竟然对我妻子下毒手。我找不到妻子,又怕刘志远对我灭口,只好逃离南州,这么多年,我一直活在愧疚和痛苦中,没想到还能等到真相大白的一天。”
林砚将刘梅的骨灰交给周正明,看着他抱着骨灰痛哭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这起尘封三十年的命案,终于真相大白,不仅告慰了死者的亡灵,也弥补了当年父亲勘查仓库纵火案时留下的线索遗憾。
回到南州,林砚将案件整理归档,刚合上卷宗,传呼机就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城南批发市场发生盗窃案,涉案金额较大,速往。”
林砚收起传呼机,起身对苏晓和赵伟说:“走,干活去。”警车驶离刑侦大队,窗外的槐花随风飘落,林砚看着窗外的风景,眼神坚定。无论案件尘封多久,无论困难多大,守护正义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