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暮春,南州老城区的单位家属院飘着槐花香,斑驳的红砖墙上爬满绿藤,楼道里不时传来居民聊天的笑语。林砚刚带着赵伟完成网格化巡查,走到家属院门口,就见居委会张主任领着一位白发老人匆匆赶来,老人手里攥着个旧木盒,脸色急得发白。
“林队,可算找到你了!”张主任语气急切,“这是院里的张大爷,今早发现藏在木盒里的五十斤粮票不见了,那可是他攒着换米面的硬通货,急得饭都没吃。”
张大爷拉着林砚的手,声音发颤:“林警官,你可得帮我找找啊!粮票藏在衣柜最里面的木盒里,门窗都锁着,怎么就不见了呢?院里好几户都说没拿,现在互相猜忌,邻里关系都僵了。”
林砚安抚道:“张大爷别急,我们先去现场看看,肯定能查出线索。”说着便带着苏晓、赵伟跟着两人往家属楼走,楼道里已围了几个邻居,窃窃私语着,眼神里满是疑虑。
张大爷家是两居室,陈设简单,衣柜摆在卧室角落,柜门完好无损,没有撬动痕迹。林砚打开衣柜,里面叠着几件旧衣服,最底层放着一个巴掌大的木盒,盒盖敞开着,里面空空如也。
“您最后一次见粮票是什么时候?今早出门前有没有检查过?”林砚蹲下身,仔细观察木盒。木盒是普通松木材质,表面磨得发亮,盒盖内侧有几道浅浅的划痕,边缘沾着一点细微的灰尘。
“昨晚睡前还看了一眼,粮票都好好的,”张大爷回忆道,“今早六点多出门买早点,门窗都锁好了,九点多回来就发现粮票没了。木盒的钥匙我一直带在身上,没给过别人。”
赵伟在屋里转了一圈,疑惑道:“门窗没撬痕,钥匙也没丢,难道是熟人作案?可院里都是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谁会偷粮票啊?”
旁边围观的邻居立刻炸开了锅,有人说:“会不会是三楼的小李?他昨天还问张大爷借粮票,被拒绝了呢!”也有人反驳:“不可能,小李平时挺老实的,再说他今早一早就上班了,没在家。”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休。
林砚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转头对苏晓说:“先提取木盒上的指纹,重点查盒盖内侧和盒身,说不定能有发现。”苏晓点点头,打开勘查箱,拿出改良后的指纹粉和细软毛刷,小心翼翼地在木盒上刷动。
家属院的居民从没见过这种勘查方式,都好奇地围过来看。苏晓动作轻柔,淡红色的指纹粉落在木盒上,很快就显现出几道模糊的纹路。“林队,有指纹,不过大多是张大爷的,盒盖内侧有半枚陌生指纹,纹路比较清晰。”
林砚凑过去一看,指纹尺寸偏小,纹路细腻,不像是成年人的:“这指纹看着像孩子的,张大爷,院里最近有没有小孩经常来您家串门?”
张大爷愣了愣,随即道:“隔壁家的小宇常来,他才十二岁,平时喜欢来我家蹭电视看,我挺疼他的,从没设防。可他那么小,怎么会偷粮票呢?”
“先不着急下结论,”林砚说道,“赵伟,你去联系网格员,统计院里每户人家近期的粮票使用记录,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我和苏晓去隔壁找小宇了解情况。”
两人来到隔壁,敲了半天门,小宇的妈妈才开门,神色有些慌张:“林警官,你们找我有事?”
“请问小宇在家吗?我们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他。”林砚语气平和。
小宇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他们进了屋。小宇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见警察进来,眼神明显躲闪,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
“小宇,叔叔问你,今天早上你去过张大爷家吗?”林砚蹲下身,目光温和地看着他。
小宇摇摇头,声音很小:“没……没有。”
“真的没有吗?”苏晓拿出一张指纹比对示意图,“我们在张大爷放粮票的木盒上,发现了一枚小孩的指纹,和你的很像,你再好好想想。”
小宇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沉默了许久,终于低下头,小声说:“我去过……”
小宇妈妈一听,急得拍了他一下:“你这孩子,去就去了,怎么还撒谎?是不是你偷了张大爷的粮票?”
小宇吓得哭了起来:“妈,我错了……我就是嘴馋,想吃街角的糖葫芦和辣条,知道张大爷木盒里有粮票,就趁他出门,从窗户爬进去偷了。我本来想偷几张换零食,没想到一慌张把所有粮票都拿走了,现在藏在楼下的草丛里。”
林砚让小宇带着他们去楼下草丛,果然在一棵槐树下找到了一个油纸包,里面装着五十斤粮票,一张不少。
“林警官,实在对不起,是我没管好孩子,我这就带他去给张大爷道歉。”小宇妈妈满脸愧疚。
林砚点点头:“孩子年纪小,一时糊涂犯了错,知错能改就好。不过偷东西是不对的,必须让他知道错误的严重性。”
一行人来到张大爷家,小宇低着头,向张大爷承认了错误:“张爷爷,对不起,粮票是我偷的,我不该偷东西,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张大爷看着小宇,叹了口气:“孩子,知道错了就好,以后可不能再犯这种错了。粮票找回来就好,爷爷不怪你。”
林砚见状,提议道:“张主任,不如我们借这个机会,在院里开展一次粮票安全与品德教育讲座,既让大家提高警惕,也给孩子们普及法律知识,避免再发生这种事。”
张主任立刻赞同:“这个主意好!我马上安排,下午就在院里的空地上办。”
下午,讲座如期举行,林砚给居民们讲解了粮票存放的安全技巧,教大家如何保护家庭财物;苏晓则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讲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提醒他们要遵纪守法。居民们都听得很认真,之前的猜忌和隔阂也渐渐化解。
讲座结束后,张大爷拉着林砚的手,感激地说:“林警官,太谢谢你了,不仅帮我找回了粮票,还化解了院里的矛盾,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林砚笑着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社区刑侦网格化就是要帮大家解决难题,守护好邻里间的和谐与安全。”
就在这时,林砚的传呼机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城东菜市场发现可疑人员倒卖粮票,疑似赃物,速往。”
林砚收起传呼机,对苏晓和赵伟说:“走,又有新任务了。”三人快步走出家属院,警车朝着城东菜市场的方向驶去。
抵达菜市场时,天色已有些暗,市场里人声鼎沸,摊贩们正在收拾摊位。派出所的警员早已在附近等候,见林砚过来,连忙迎上前:“林队,嫌疑人在那边的角落里,正和一个大妈交易粮票,我们没敢惊动他。”
林砚顺着警员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正鬼鬼祟祟地和一位大妈交谈,手里拿着一沓粮票。“赵伟,你从左边包抄,堵住他的退路;苏晓和我从正面过去,趁机抓捕。”
三人分工明确,悄悄靠近嫌疑人。就在男人把粮票递给大妈,接过钱的瞬间,林砚大喊一声:“不许动!警察!”
男人见状,吓得转身就跑,刚跑两步就被赵伟拦住,当场被制服。林砚捡起掉在地上的粮票,仔细一看,粮票上的编号很特殊,像是单位批量发放的,不像是个人私藏的。
“这些粮票是哪里来的?”林砚盯着男人问道。
男人脸色发白,支支吾吾地说:“是……是我捡来的。”
“捡来的?”赵伟冷笑一声,“捡来的粮票会这么整齐?还专门来菜市场倒卖?老实交代,不然对你不客气!”
男人吓得浑身发抖,只好坦白:“这些粮票是我从一个仓库里偷的,仓库在城郊,里面还有很多粮票和面粉,我想着倒卖能赚点钱,没想到刚卖就被你们抓了。”
林砚心里一动,城郊仓库失窃,很可能是团伙作案。“仓库具体在哪里?和你一起作案的还有其他人吗?”
“仓库在城郊老粮库旁边,就我一个人作案,我之前在那里打过工,知道仓库的钥匙放在哪里,就趁晚上没人偷了粮票。”男人连忙说道。
林砚让警员将男人带回警局审讯,自己则带着苏晓和赵伟前往城郊老粮库。老粮库位于城郊的路边,周围很偏僻,旁边的仓库大门虚掩着,里面漆黑一片。
林砚打开手电,走进仓库,仓库里堆放着很多麻袋,里面装着粮票和面粉,地面上有明显的脚印,还有几个空的麻袋,显然是被人翻动过。“苏晓,提取现场的脚印和指纹,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线索。”
苏晓立刻开始勘查,提取到几枚清晰的脚印,和男人的鞋印一致,指纹也只有男人的,看来确实是他单独作案。
“看来是个人盗窃案,不是团伙作案。”赵伟说道。
林砚点点头:“把现场封锁起来,通知粮库负责人过来清点损失,后续让审讯室的同事好好审问,看看他还有没有其他犯罪行为。”
处理完仓库的事,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林砚看着窗外的夜景,路灯照亮了街道,行人来来往往,一派安宁祥和。他知道,不管是民生小案,还是盗窃大案,只要有案件发生,他们就必须立刻行动,用专业和责任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安宁。
回到刑侦大队,林砚刚坐下,传呼机又响了起来,新的报案信息传来:“城西小区发生入室盗窃案,住户损失惨重,速往勘查。”
林砚收起传呼机,起身拿起警服外套,眼神坚定。守护正义的道路没有终点,他和他的团队,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