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便是诸位日常休憩之处。”
蒙宇介绍道。
端木蓉环顾四周,轻轻点头:“此地甚好。”
“念端先生,从今往后,这座医馆就交由您执掌了。”
蒙宇郑重说道。
念端略显诧异:“当真要将整座医馆赠予我?”
“自然当真。
医道传承关乎苍生福祉,能为此尽些心力,是我的荣幸。”
蒙宇含笑回应。
“如此便多谢了。”
念端神色平静地接受了这份厚礼。
蒙宇又补充道:“待择定吉日,医馆便可正式开张。”
“好。”
念端微微颔首,随即想起什么,目光中透出期待:“你先前提起那些与《本草纲目》相似的医书,不知可否一观?”
她始终惦念着蒙宇曾提及的医学典籍。
“那些典籍都收在国婿府中。”
蒙宇答道。
“不知能否前往府上一观?”
念端恳切相问。
雪女闻言也雀跃道:“我也想去国婿府见识见识,还未曾去过呢。”
虽然她们在咸阳城已居住些时日,却始终无缘踏足国婿府。
“自然可以,诸位同往便是。”
蒙宇爽快应允。
一行人乘着马车来到国婿府门前,恢宏气派的府邸令她们赞叹不已。
穿过朱漆大门,府内陈设更显华美庄严。
蒙宇先引她们见了赢元曼公主,双方简单见礼。
赢元曼温婉笑道:“既是国婿的友人,便不必拘礼。”
随后众人又前往焱妃居所互相引见。
最后蒙宇带着三位女子来到一间书房门前。
“所有的医书都在这个书房里,随我进来吧。”
蒙宇推开门走进书房,念端、端木蓉和雪女紧随其后。
房间内立着一排书架,架上整齐摆放着纸质的书籍。
念端取出一本,目光一凝,惊讶出声:“神农百草经!”
她手中所拿的,竟是《神农百草经》!
这是神农氏遍尝百草后所着的药草典籍。
《神农百草经》与《本草纲目》相似,都是记录药草的经典,不过后者所载药草更为丰富。
随后,念端又拿起另一本书,瞳孔骤缩,失声惊呼:“难经!”
听到她的声音,端木蓉也感到震惊,没想到这里竟藏有扁鹊所着的《难经》——这部被誉为医圣所着的旷世医书。
接着,她又看到《黄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
她一本接一本地翻阅。
《金匮要略》、《千金方》、《针灸甲乙经》、《瘟疫论》、《饮膳正要》……每一本都是医学经典,记载着丰富精深的医术。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珍贵医书,念端内心无比激动与欣喜。
有了这些典籍,她的医术必将更上一层。
“这些书……能借走吗?”
念端询问道。
“可以,日后我派人将这些书送到医馆去。”
蒙宇答道。
“太好了。”
念端欣喜地说道。
蒙宇的书房中汇聚了众多古代名医的典籍,其中的医学理念与知识,已远远超越这个时代。
对医者而言,这些典籍是无价之宝。
念端与端木蓉皆出自医家,对这些典籍爱不释手,尤其是念端,更是如获至宝。
那种感觉,如久旱逢甘霖,是对医学知识的深切渴求。
起初蒙宇邀她来秦国,她本是拒绝的,而现在,她真心觉得来秦国是来对了。
念端埋首书房,专注阅读;蒙宇则带着雪女和端木蓉在国婿府中参观。
直至午后,蒙宇才带着三人离开国婿府,返回紫兰轩。
紫兰轩的房间里。
雪女靠在蒙宇胸前,柔声笑道:“先生,你为紫女建了紫兰轩,又为念端和端木蓉建了医馆,不如也为我建一座妃雪阁吧,好让我和姐妹们有个安身之所。”
离开蓟城时,蒙宇带着雪女与妃雪阁的舞姬们一同回到咸阳,并将她们暂时安顿在紫兰轩内。
然而紫兰轩并无舞蹈表演,舞姬们失去了登台的机会,渐渐不再跳舞。
“不行。”
蒙宇摇头。
“为什么?”
雪女不解。
“建妃雪阁做什么?难道要让别的男子看你起舞?你的舞,只该跳给我一人看。”
蒙宇答道。
“我明白了。”
雪女点头,又问,“那我的姐妹们该如何?”
“我会为她们安排合适的差事。
舞姬终究不算光彩的行当,以后就别让她们继续了。”
蒙宇说道。
舞姬与歌姬、琴姬一样,身处风尘,地位卑微,常被人轻视。
如今蒙宇手下产业众多,食神居、紫兰轩、医馆、钱庄、女人坊等等,处处有适合女子的活计,安置这些姐妹并不难。
“那就有劳先生费心了。”
雪女轻声道。
“小事。”
蒙宇微笑。
“先生,我想要。”
雪女忽然低语。
“好。”
蒙宇将她轻轻抱起,走向床榻。
次日,念端与端木蓉正式迁入医馆居住。
同日,蒙宇将书房中所有医书搬至医馆,设立了医馆书库。
从此,念端废寝忘食,日夜研读医籍。
数日后,大秦医馆正式开张。
开业当日,医馆在咸阳城中引起轰动。
这是秦国首家正规医馆,又由冠军侯蒙宇创办,自然引来全城瞩目。
许多人前来观看开业仪式,医馆门前人潮涌动。
仅靠念端与端木蓉两人显然忙不过来,蒙宇安排妃雪阁的部分姐妹进入医馆帮忙。
这些女子虽不懂医术,但为端木蓉打下手、为病人抓药却可胜任。
医馆中的念端、端木蓉以及妃雪阁众女,皆容貌出众,宛如一道亮丽风景,吸引不少人驻足围观。
尽管大秦医馆人气旺盛,前来看病的人却并不多。
大秦医馆与食神居、紫兰轩不同。
人们每日都需要进食,时常也会想要消遣,因此每天都有可能前往食神居与紫兰轩。
然而,大秦医馆是治病之所,唯有生病时才会前来求医。
人们并不常患病,所以医馆的访客并不多。
这倒也好,若病患多如食神居的客人,念端纵是累倒也无法尽数诊治。
如今病人不多,实为一件好事,说明众人身体安康。
开业之后,念端每日除了诊治病人,就是研习医书,她的医术因此日益精进。
端木蓉也过得十分充实,除了为客人配药,闲暇时便修习雨花剑法。
当然,身为念端的弟子,她也随师父修习医术。
念端与端木蓉已习惯了咸阳的生活,深深爱上这座城。
如今其余六国饱受战火之苦,唯有秦国未遭战乱。
在咸阳生活,不必担忧战事,也无须担心自身安危。
这里生活安逸,令人感到幸福。
时光流转,年关将近,天气愈发寒冷。
这一日,咸阳飘起了大雪,天寒地冻,整座城被白雪覆盖,银装素裹。
“下雪天,最适合吃火锅。”
蒙宇轻声自语。
来到此世后,他还未尝过火锅的滋味,心中十分怀念。
于是,他决定在咸阳开一家以火锅为特色的食神居。
冬日里吃火锅最是应景,蒙宇闲来无事,便着手筹建火锅酒楼。
他生性闲不住,一有空便想找些事做,完成之后便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说做就做。
蒙宇随即开始选址,最终盘下一处店铺,将其改造成火锅酒楼。
由于此世没有电力,食神居火锅酒楼中所用皆为木炭火锅。
这一日,火锅主题的食神居正式开业。
以火锅为特色的食神居,在咸阳美食界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刚一开业,便生意火爆。
“火锅”
一词,对秦人而言颇为新鲜。
听闻此名,许多人心中好奇:火锅究竟为何物?
许多美食爱好者带着疑问,以及对蒙宇的信任,走进了食神居火锅酒楼,想要一探究竟。
因蒙宇此前已创出多种新奇之物,而火锅又出自他手,众人相信这绝非凡品。
踏入食神居火锅酒楼,听掌柜一番讲解,他们终于明白了火锅的奥妙。
火锅是一种以锅为器具、借助热源将水或汤烧沸,用以涮煮各种食材的烹饪方法,同时也可指这种烹饪方式所使用的锅具。
其特点是边煮边吃,或者锅体本身具有保温作用,使食物在食用时依然热气氤氲,汤与食材合而为一。
火锅现烫现吃,口味咸鲜香辣,油润却不腻口,有驱寒除湿之效,尤其适合冬季食用。
火锅种类繁多,例如九宫格、鸳鸯锅、麻辣火锅、半辣半鲜、全辣全鲜、菌汤锅、番茄锅等,风味各异,食客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汤底与食材,老少皆宜,实为寒冬佳选。
常见火锅食材涵盖各类肉品、海鲜、蔬菜、豆制品、菌菇及蛋制品等,将其投入滚沸的清水或特制高汤中烫熟后享用,部分吃法还会搭配蘸料一同入口。
此时正值寒冬,唯有食神居中能供应各类新鲜蔬菜,其他场所难以提供如此丰富的时蔬。
而火锅这种新颖的吃法迅速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品尝过火锅后,人们对其赞不绝口,口碑迅速累积。
短短半日之内,火锅的美名已传遍咸阳城,越来越多人慕名前来,渴望一尝其味。
当日,火锅彻底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虽然天寒地冻,食神居火锅酒楼门前却依然排起长龙,众人耐心等待。
不少人冷得瑟瑟发抖,仍坚持排队,只为享用一顿火锅。
这个时代尚未有棉花作物,因此也没有棉衣棉裤。
普通百姓穿着**,富人则身着锦衣,即以蚕丝织成的衣物,亦称丝锦或丝绸。
不论**还是锦衣,保暖效果均不甚理想。
当然,也有人穿着兽皮制成的衣物,保暖性较好,但这类衣物价格昂贵,并非一般人能够负担。